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栏目文章信息

    论文与报告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我国水产商业化育种现状与发展建议
    韩枫 孙广伟 史博 赵明 刘铭 郑圆圆 彭瑞冰
    渔业研究    2022, 44 (4): 387-394.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4.010
    摘要1452)      PDF (1491KB)(362)    收藏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石,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可以解决传统育种体系里科研与市场较为突出的分离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水产商业化育种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查询、数据统计、案例对比等方式,分析我国水产种业企业发展现状及短板,认为我国水产种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表现在企业育种意识提升、保种控种技术有效应用、商业化育种形式多样等方面;同时,我国水产种业企业也存在企业竞争力弱、发展潜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育种研发投入少、企业规模偏小等方面。因此,本文提出通过从育种对象、育种流程两方面差异化制定育种创新策略,纵向延伸、横向拓宽种业产业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水产种业竞争力,促进水产商业化育种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塔里木裂腹鱼体长、体质量的关联分析
    李艳慧 聂竹兰 魏杰
    渔业研究    2021, 43 (4): 403-409.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7
    摘要839)      PDF (2388KB)(465)    收藏
    旨在明确塔里木裂腹鱼体长、体质量的关系,为塔里木裂腹鱼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根据2018年5月塔里木河流域拖网调查资料,在实验室中收集塔里木裂腹鱼体长、体质量数据,运用预报性回归法拟合体长-体质量幂函数表达式,并进一步计算肥满度,分析雌、雄两个群体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显示:雌性群体体长、体质量均小于雄性群体,且两个群体体长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两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运用Fulton状态指数K表示塔里木裂腹鱼肥满度,雄性肥满度高于雌性,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塔里木裂腹鱼的体长、性别与肥满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大(P<0.05);拟合体长-体质量方程,雌性为W=0.000 023×L2.866 8(r=0.976 8),雄性为W=0.000 049×L2.701 3(r=0.9529),雌、雄群体均为异速增长,且两群体体长-体质量关系参数a、b均无异常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膨腹海马温度耐受性及不同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罗辉玉 祁剑飞 郑乐云 吴水清 林金波 陈欣欣 黄枫淇 王庆
    渔业研究    2021, 43 (5): 480-486.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5
    摘要812)      PDF (1758KB)(396)    收藏
    为探讨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的温度耐受力,设置初始水温为16℃、以1℃/d 的速度升温或降温实验分别胁迫三种不同大小规格的膨腹海马,进行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比较。结果表明:小规格、中规格、大规格膨腹海马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26.2℃、26.7℃、28.2℃,半致死低温分别为4.9℃、3.9℃、3.1℃;极限最高温分别为26.9℃、27.2℃、28.7℃,极限最低温为3.2℃、2.8℃、2.0℃;耐温幅度分别为23.7℃、24.4℃、26.7℃。设置10℃、13℃、16℃、19℃、22℃共5个温度梯度,对膨腹海马进行为期84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6℃组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2.22%和1.84%,显著高于10℃组、13℃组和22℃组;19℃组的特定生长率与16℃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存活率仅为63.33%,综合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2项指标,得出膨腹海马的最适养殖温度为1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华鳖性别差异表达基因比较研究
    周先文 王晓清 王佩 江辉 曾丹 彭英海
    渔业研究    2021, 43 (4): 339-35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1
    摘要771)      PDF (4492KB)(638)    收藏
    为获得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性别差异表达基因,探索中华鳖性别决定机制,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测定了中华鳖成熟期精巢和卵巢转录组,分别获得了21 494 396 400 bp和24 605 142 600 bp的clean data。获得总的差异基因10 145个,其中在卵巢中表达上调的有4 034个,在卵巢中表达下调的有6 111个。通过GO、KEGG及蛋白互作分析,在中华鳖性别差异的研究中,获得117个性别表达差异的基因,在雌性中高表达的性别相关基因有Foxl2、Sox3、Sox7、Bmp4、Csf1、Wnk2、Mtmr4、Gsc、Mr2f2、Fgf9、Tgfβ2、Tgfβ3、Rara、Smd2、Smd3和Smad5等;在雄性中高表达性别相关基因有Dmrt1、Amh、Sox30、Cct4、Cct5、Cldn11、Crem、Dhcr24、Dnai2、Dynll1、Gabarap、Herc4、Herpud2、Hexb、Hook1、Hormad1和Smc4等;同时Bmp4通过Smad信号通路调控Foxl2的表达,Foxl2基因为中华鳖雌性生理性别的标志基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罗氏沼虾3个不同群体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蒋飞, 戴习林
    渔业研究    2023, 45 (1): 8-13.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1.002
    摘要656)   HTML3)    PDF (1100KB)(243)    收藏

    为研究上海选育群体(SC)、浙江养殖群体(ZJ)和泰国野生群体(TL)3个罗氏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对3个不同群体的线粒体CO Ⅰ 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定。在长度为458 bp的CO Ⅰ 基因序列中,只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和4个单倍型;平均A+T含量(54.4%)高于G+C含量(45.7%)。遗传变异参数分析显示,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为TL群体(Hd=0.73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最高为ZJ群体(π=0.005)。AMOVA分析表明,来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74.5%)高于来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25.5%)。采用NJ法和UPMGA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趋势一致,都显示SC群体和ZJ群体遗传关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成为一小支,然后再与TL群体聚为另一支。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海带配子体预发育适宜光照强度、密度和发育程度研究
    张喜昌 赵宁宁 刘剑波 冷晓飞 王发盛
    渔业研究    2022, 44 (4): 345-35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4.005
    摘要634)      PDF (2717KB)(96)    收藏
    研究海带( 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预发育的适宜光照强度、培育密度和发育程度,为配子体预发育技术应用于海带配子体育苗提供技术支撑。以雌配子体发育率、排卵率、精囊形成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海带配子体预发育的适宜光照强度和培育密度;以出苗率和出苗时间为考察指标,确定海带配子体预发育的适宜发育程度。结果发现,在温度(13±1)℃、培育密度10.0 g·L -1时,海带配子体在37.5~62.5 μmol·m -2s -1光照条件下预发育速度显著快于25.0 μmol·m -2s -1;在(13±1)℃、光照强度37.5 μmol·m -2s -1时,海带配子体在5.0~10.0 g·L -1密度下发育速度显著快于15.0~20.0 g·L -1密度条件;在培育密度达到15.0 g·L -1及以上时,海带配子体只有部分发育,其余部分进行丝状体生长。海带配子体在温度(13±1)℃、光照强度37.5 μmol·m -2s -1、培育密度10.0 g·L -1条件下,预发育11~12 d后,进行出苗测试,培育5 d的出苗率达到96.0%以上,未进行预发育的配子体出苗测试9 d的出苗率为90.7%,预发育配子体比未预发育配子体提前4 d达到90.0%以上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海带配子体预发育的适宜光照强度为37.5 μmol·m -2s -1、适宜培育密度为10.0 g·L -1、适宜预发育时间为11~12 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6月龄斑头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王晓龙 李莉 王雪 菅玉霞 高凤祥 郭文 宋宗诚 岳新璐 胡发文
    渔业研究    2022, 44 (1): 52-59.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1.006
    摘要624)      PDF (967KB)(257)    收藏
    为研究6月龄斑头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220尾斑头鱼的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尾柄长(X5)、尾柄高(X6)、体高(X7) 和体宽(X8)8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量的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宽、全长、头长和体高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决定系数显示,体长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为0.299;全长和体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为0.244;总的决定系数为0.923,表明对6月龄斑头鱼体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形态性状全部纳入。研究建立了最优的回归方程为Y=-8.900+0.467X1+1.247X2+0.274X3+0.169X7+1.866X8。对6月龄斑头鱼选育的过程中,除考虑体质量外,还应考虑全长和体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中国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陈志, 翁朝红, 邹丽珍, 周洪磊, 蒋奕雄, 方垂弘, 李裕红, 关杰耀
    渔业研究    2023, 45 (3): 246-253.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3.004
    摘要603)   HTML1)    PDF (1500KB)(250)    收藏

    为恢复濒危物种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种群数量,2021—2022年在福建省罗源县开展中国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基于野外自然产卵场及幼体生境观测结果,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诱导野生亲本在仿生态环境中自然受精、产卵繁殖,并开展了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研究。研究组初步掌握了中国鲎成体对底质的栖息及繁殖偏好习性和生态需求,形成了适宜福建沿海中国鲎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对中国鲎人工驯养和自然繁殖有重要意义,可为福建沿海中国鲎人工育苗及野外种群资源恢复提供理论基础资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黑潮、亲潮及其交汇区水温与秋刀鱼资源丰度的关系
    张培超 张孝民 徐炳庆 李少文
    渔业研究    2021, 43 (6): 562-57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6.02
    摘要502)      PDF (2952KB)(385)    收藏
    本文根据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orth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NPFC)1995—2014年全球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生产统计数据和美国夏威夷大学网站的黑潮(Kuroshio current,KC)、亲潮(Oyashio current,OC)及其交汇区(Transition zone,TZ)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数据,利用关联度法和频次统计法分析了秋刀鱼资源丰度与黑潮、亲潮及其交汇区SST和SSTA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刀鱼资源丰度年间变化较大,呈现出“大小年”的现象;各月份水温因子(SST KC1表示黑潮区1月SST,SSTA OC7表示亲潮区7月SSTA)与秋刀鱼资源丰度关联度均在0.6以上,关联度较高,大小顺序依次为SSTAKC1>SSTAOC7>SSTAOC9>SSTATZ6>SSTATZ5>SSTATZ4>SSTAOC8>SSTAKC2>SSTOC9>SSTKC3>SSTKC2>SSTTZ6>SSTTZ5>SSTOC8>SSTKC1>SSTTZ4>SSTOC7>SSTAKC3,SSTA的关联度普遍高于SST,其中SSTA的适宜范围为0~1.5℃,SST的适宜范围为14~20℃;K-S检验(P<0.01)结果表明SSTA和SST的适宜范围是合适的。本文主要对黑潮、亲潮及其交汇区海域水温与秋刀鱼资源丰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可使我国提前掌握秋刀鱼资源丰度异常变动的情况,为合理安排捕捞努力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急性低氧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鳃和肝组织损伤的影响
    林欣, 区又君, 温久福, 徐淑玉, 李加儿
    渔业研究    2023, 45 (1): 14-2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1.003
    摘要464)   HTML1)    PDF (12122KB)(104)    收藏

    为探究急性低氧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鳃器官的影响以及肝脏组织损伤情况,对四指马鲅进行了水体溶解氧为2 mg/L、时间为120 min的急性低氧胁迫试验,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 HE 染色以及电子显微技术,观察四指马鲅的鳃和肝脏器官。结果显示,在急性低氧胁迫下,四指马鲅鳃丝内血窦收缩、末端膨大,鳃小片长度变长、间隔变大,部分上皮细胞肿胀凸起;线粒体丰富细胞的顶隐窝由内凹变为平整,胞内线粒体形态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肝组织出现肝细胞坏死、肝细胞融合等现象。表明低氧胁迫对四指马鲅鳃和肝组织具有较大的影响,且120 min就会造成组织结构的损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2020年中国大黄鱼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韩承义 吴雄飞 许斌福 黄光亮 梁安伟 陈佳 刘家富 陈庆荣
    渔业研究    2022, 44 (4): 395-40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4.011
    摘要436)      PDF (1817KB)(247)    收藏
    自20世纪末大黄鱼人工养殖形成产业化后,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形成了包含苗种繁育、饵料与设施等渔需物品的供应及成鱼的收购、加工、贸易、出口等环节完善的产业链,物流、餐饮、旅游等配套产业也在逐步形成。本文由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组织业内专家、业者对2020年我国大黄鱼行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从我国大黄鱼苗种繁育、养殖分布及产量、饵料使用、主要流行疾病、质量安全、产品与市场、疫情影响、品牌文化建设、扶持政策及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黄鱼产业发展存在良种覆盖率不高、违规用药、精深加工水平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从大力发展种业工程、规范行业行为、提高中档产品占比、提高加工率以及争取政府扶持、打造产业文化等建议,促进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盐度、pH、氨氮对钝缀锦蛤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巫旗生 祁剑飞 宁岳 罗娟 曾志南
    渔业研究    2021, 43 (6): 621-627.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6.009
    摘要407)      PDF (3089KB)(338)    收藏
    为探究钝缀锦蛤(Tapes conspersus)稚贝对盐度、pH、氨氮的适应性,本研究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盐度(10、15、20、25、30、35、40)、pH(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氨氮(0.5、1、5、10、20、50、100、250 mg/L)对钝缀锦蛤稚贝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不同盐度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稚贝的最适生长和生存盐度为25~35。不同pH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稚贝生存的适宜pH为4.0~8.5,稚贝对低pH耐受性比高pH更强。不同氨氮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在0.5~10.0 mg/L范围内,稚贝的存活率均为100%;氨氮浓度大于20.0 mg/L时,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稚贝存活率显著下降;在24 h内,不同氨氮浓度下各组稚贝均存活良好,存活率均大于98.33%;48 h、72 h和96 h时,稚贝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3.68、77.36、49.0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2.37、7.74、4.90 m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牛江波, 吴赵军, 李亚松, 康秋平, 徐波, 郭兵, 蒋礼平, 宋向果, 梁勤朗
    渔业研究    2023, 45 (3): 287-29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3.009
    摘要388)   HTML1)    PDF (3635KB)(177)    收藏

    试验以平均体质量(2.39±0.20)g凡纳滨对虾为放养对象,设置循环水养殖组(RAG)和传统工厂化养殖组(IAG),每组3个重复;放养密度为750尾/m3,盐度18;养殖期为2022年7月23日至9月10日,为期50 d。通过分析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及其水质指标差异,探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养殖生产上的可行性。结果显示,RAG平均水温显著高于IAG(P<0.05),溶解氧浓度较IAG高2.45%;养殖期RAG氨氮极显著低于IAG(P<0.01),系统成熟稳定(12 d)后亚硝态氮较IAG低24.29%;RAG虽成活率较IAG低2.17%,但收获个体质量、单位水体产量、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均高于IAG;RAG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低于IAG,但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几何平均体质量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综合表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有效控制关键水质因子指标并使其处于较低水平,对节约水资源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产量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马口鱼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刘银华
    渔业研究    2022, 44 (4): 365-373.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4.007
    摘要374)      PDF (1207KB)(111)    收藏
    本文对人工培育的马口鱼( Opsariichthys bidens)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30℃的培育条件下,马口鱼仔鱼3日龄开口,初次摄食率为36.67%;5日龄后仔、稚鱼摄食率均为100.00%,6日龄之后的仔、稚鱼平均饱食率为99.20%,摄食量(y)与体质量(W)的关系可用二项式方程 y= -0.000 4 W2+ 0.214 0W-0.200 8表达;马口鱼仔、稚鱼的日投喂量可初步确定为鱼体质量的45%~50%。全长(L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Lt = -0.008 1D2+ 0.903 1D +4.159 5,体质量(W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Wt =0.075 0D2 +2.027 1D -10.689 0,体质量(Wt)与全长(Lt)的回归方程为Wt= 0.001 3Lt3.609 8,b =3.609 8大于3 ,表明马口鱼仔、稚鱼阶段为异速生长类型。试验结果为马口鱼的人工繁育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福建漳州地区金刚虾( Penaeus monodon)养殖特性、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
    黄永春 李兴华 林楠 陈强 唐海南 柏月 李苗苗 蔡章印 俞韩绣 许金震
    渔业研究    2022, 44 (6): 629-637.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6.012
    摘要286)      PDF (1803KB)(476)    收藏
    2021年4—12月,针对福建省漳州地区金刚虾(斑节对虾)养殖情况现场调研了68家典型养殖户和分析了265份问卷调查表。结果表明漳州地区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适合金刚虾养殖。漳州地区金刚虾养殖模式主要为土塘和高位池养殖,土塘养殖模式主要分布在龙海区和漳浦县,一年2~3茬,采用地下水+盐卤调配至养殖盐度3~10,养殖密度为(3.0~4.5)× 10 5 ind/hm 2 ,存活率为73.9%,饵料系数为1.63,养殖产量为(0.38~0.98)×10 4 kg/hm 2 ,利润为(1.20~12.75)×10 4 元/hm 2 。高位池养殖模式主要分布在漳浦县、东山县和诏安县,一年2~3茬,养殖用水采用自然海水,盐度20~30,养殖密度为(1.5~6.0)×10 6 ind/hm 2,存活率为74.58%,饵料系数为1.84,养殖产量为(0.83~10.20)×10 4 kg/hm 2,利润为(3.53~11.09)×10 5元/hm 2。漳州地区金刚虾虾苗生产量逐年增加,从2017年金刚虾虾苗生产量占对虾虾苗生产总量的7.76%提升至2020年的39.41%,2021年稍有下降,为32.46%。目前漳州地区金刚虾养殖存在从业人员基础差、年龄偏大,可选养殖品种单一,高位池养殖密度盲目提高,尾水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对此,建议加强金刚虾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新型农民的培养,提高养殖户的管理水平;采用精细管理,提高养殖效益推广“白+黑(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模式,促进金刚虾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基本特征分析
    林建杰
    渔业研究    2022, 44 (1): 33-43.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1.004
    摘要273)      PDF (3021KB)(340)    收藏
    2013年至2019年在闽江口进行了11个航次共38个断面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共发现潮间带生物195种,隶属10个门类,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多毛类为主。敖江入海口潮间带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丰度均显著高于闽江入海口,且敖江入海口潮间带生物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也均显著高于闽江入海口。闽江口潮间带生物的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在中、低潮区均显著高于高潮区。闽江入海口潮间带的优势种以小型蟹类为主,敖江入海口潮间带的优势种包括多毛类、软体动物和蟹类,其中经济种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为敖江入海口的主要优势种。敖江入海口的潮间带生物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闽东海区桁杆张网网囊网目尺寸对带鱼的选择性研究
    庄之栋 刘勇 马超 徐春燕 蔡建堤 沈长春
    渔业研究    2022, 44 (3): 235-241.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3.005
    摘要273)      PDF (930KB)(210)    收藏
    为探求闽东海区桁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的选择性,于2019年秋季对25 mm、35 mm、45 mm和55 mm四种不同网目尺寸网囊采用套网法开展试验,运用Logistic模型,结合极大似然法,拟合带鱼的选择性曲线并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带鱼的50%选择肛长L0.5总体上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说明增大网目尺寸能够有效释放带鱼;带鱼50%选择肛长与网目尺寸(m)的关系为L_0.5=1.877m+45.323(R^2=0.712);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带鱼的重量逃逸率和尾数逃逸率总体也呈增大趋势,皆在60%以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山东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李凯
    渔业研究    2022, 44 (2): 178-18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2.009
    摘要265)      PDF (2622KB)(514)    收藏
    为深入推进山东省渔业高质量发展,在汇总分析各地市渔业统计数据基础上,结合实地走访调查,对山东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的总体规模、区域分布、经济效益进行了概括总结,剖析了“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水产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全省水产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闽江流域近年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及污染识别
    赵天旸 石成春 谢蓉蓉 李家兵 江华 陈锦 刘继辉
    渔业研究    2022, 44 (4): 324-33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4.003
    摘要265)      PDF (4052KB)(221)    收藏
    水环境污染研究是全面治理流域污染的重要抓手。以闽江流域为例,采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6个监测点位2004—202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13个点位进行主要污染识别和污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支流的pH和DO高于干流,干流沿程表现为上中游低、下游高,COD和NH 3-N在干流自上游到下游呈现先降低后升高,TP则为先增高后降低;2)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显示研究区域pH和DO有好转趋势,而TP和NH 3-N污染风险较高,部分点位需加强对COD的重视;3)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出研究区域目前水体污染压力主要来自NH 3-N和TP,尤其需要加强流域内各支流的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云龙石斑鱼”深海网箱养殖试验
    黄永强
    渔业研究    2021, 43 (4): 410-418.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8
    摘要255)      PDF (3547KB)(582)    收藏
    放养平均全长(29.95±2.51)cm、平均体重(357.00±8.31)g和平均全长(11.63±1.13)cm、平均体重(19.85±1.23)g两种规格的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鱼种进行深海网箱养殖试验。试验期水温为14.2~29.2℃,投喂含46%~48%粗蛋白的石斑鱼配合饲料,经12个月饲养,大规格云龙石斑鱼平均体重达(1 650.22±20.23)g、平均全长达(44.72±3.73)cm,小规格云龙石斑鱼平均体重达(480.20±22.32)g、平均全长达(32.41±3.53)cm,饲料系数为1.22。大规格云龙石斑鱼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01L3.667,小规格云龙石斑鱼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11L3.142。云龙石斑鱼深海网箱养殖最适水温为21.2~28.7℃。试验结果表明云龙石斑鱼适合福州深海网箱养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管理若干问题思考
    毛梦盼, 蔡厚才, 叶永丰
    渔业研究    2023, 45 (1): 88-9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1.012
    摘要254)   HTML1)    PDF (1003KB)(396)    收藏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投资大,技术含量高,极具发展潜力,已成为我国应对近海生态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衰退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海洋牧场发展现状,指出当前该省在海洋牧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从理念更新、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等角度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及其变动原因分析
    马超 刘勇 庄之栋 徐春燕 沈长春 蔡建堤
    渔业研究    2022, 44 (1): 44-51.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1.005
    摘要245)      PDF (2648KB)(330)    收藏
    本文根据2019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20年1月(冬季)和2021年4月(春季)在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进行的4个季度文昌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并结合历史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厦门文昌鱼资源变动原因。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厦门文昌鱼平均体长为29.71 mm,平均体质量为68.0 mg,主要以 2 龄(39.7%)和3龄(36.5%)为主,合占76.2%,4个季度文昌鱼体长和体质量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保护区4个海区中,实验区鳄鱼屿海区文昌鱼的平均栖息密度最高,为50.0 ind/m2,但分布范围狭小;核心区黄厝、南线-十八线和小嶝岛-角屿岛海区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4.1、1.5、0.4 ind/m2,与历史调查数据相比下降较为显著,尤其小嶝岛-角屿岛海区文昌鱼资源密度下降最为严重。栖息地环境变化是导致厦门文昌鱼保护区适宜生存场所缩小、资源衰退的最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世界竹筴鱼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建议
    谢峰 张敏 陈新军
    渔业研究    2021, 43 (3): 307-31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3.010
    摘要236)      PDF (5824KB)(338)    收藏
    竹筴鱼是重要的中上层鱼类之一,已经成为世界海洋捕捞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根据1970—2018年FAO的生产统计数据及其有关文献,对世界竹筴鱼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研究认为,1970—1995年间,世界竹筴鱼渔获量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渔获量为791×104t,之后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2010—2018年竹筴鱼渔获量处在一个低水平状态,在(297~333)×104t之间,占总渔获量的比重为3.64%~4.12%。年最高渔获量超过10×104t的种类主要有智利竹筴鱼、大西洋竹筴鱼、南非竹筴鱼、短线竹筴鱼、日本竹筴鱼、青背竹筴鱼、印度洋竹筴鱼和地中海竹筴鱼等。为了促进世界竹筴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开发竹筴鱼新渔场和新资源;开展竹筴鱼高效生态捕捞与船载加工技术的研究;以国际渔业组织等为平台开展国际合作,开展气候变化与竹筴鱼资源波动以及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的研究,提高资源的预测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的基因组选择评估
    王卓标 方铭 郑乐云 葛辉 陈欣欣 罗辉玉 王志勇
    渔业研究    2022, 44 (3): 205-21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3.001
    摘要232)      PDF (1045KB)(360)    收藏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多年来其苗种生产深受神经坏死病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其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本研究采集230尾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易感(染病死亡)和230尾抗性(最终健康存活)赤点石斑鱼苗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获得5 412 68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基因型,并以之对抗病性状进行了遗传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研究,获得的估计遗传力均值为0.566 2,预测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均值为0.154 3。随机选择不同数量标记对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5 000个(5 k)标记进行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性状遗传评估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为开展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基因组选择育种实践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福建三沙湾白马港海域潮流动力特征分析
    游远新
    渔业研究    2022, 44 (3): 249-259.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3.007
    摘要230)      PDF (6824KB)(250)    收藏
    本文根据2015年4月大潮期在三沙湾白马港海域获取的6个站位27 h连续定点海流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潮流椭圆要素,据此分析了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分潮最大流速和流向。调查结果表明:白马港海域潮汐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潮流类型属于规则半日潮流;潮流运动主要表现为往复流运动;主潮流通道上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湾口流速较大,湾顶流速较小,流速总体上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小,流向较一致,潮流层化结构不明显;M2分潮的椭圆长轴平均值介于47~64 cm/s之间,湾口和湾顶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养马岛贝类养殖区水质监测与评价
    刘澜鼎 王伟 梅耀杰 刘合叶 崔龙波
    渔业研究    2021, 43 (4): 394-40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6
    摘要222)      PDF (2380KB)(479)    收藏
    于2017—2019年的5月至11月对烟台养马岛贝类养殖区进行水质监测,分析了该贝类养殖区近三年来的营养盐含量变化,并对该海域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探讨其营养盐的潜在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养马岛贝类养殖海域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该海域为氮限制的贫营养化水平;有机污染指数评价分析显示该海域水质状况以良好和较好为主;硝酸盐与铵盐呈显著的正相关;水温分别与溶解氧、亚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养马岛贝类养殖区符合国家养殖区水质标准,营养盐含量基本正常,适合贝类养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大刺鳅18月龄体质量的育种值和遗传力估计
    刘艳艳 薛凌展 傅建军 吴妹英 陈宇舒 廖梦香 陈度煌 胡振禧 林学文 董在杰 樊海平 吴斌
    渔业研究    2022, 44 (3): 213-22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3.002
    摘要218)      PDF (1651KB)(230)    收藏
    随着人工养殖大刺鳅产业的逐渐兴起,苗种种质混乱和遗传背景不清晰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该品种的商业化开发。为探究大刺鳅的选育潜力,本研究以野生大刺鳅为亲本,通过全同胞育种模式构建了17个全同胞家系。经过18个月龄的养殖,最终获得7个有效家系,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以各家系亲本的体质量为协变量,估算了18月龄体质量的遗传力和个体BLUP育种值。通过18月龄大刺鳅全同胞家系体质量的方差组分评估结果显示,遗传力达到了(0.468 1±0.173 7),t检验P < 0.01。此外,体质量与其育种值之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雄鱼回归方程为y= 0.393 6x - 84.193 0(R2 = 0.755 4,P < 0.01);雌鱼回归方程为y = 0.517x - 64.126 (R2 = 0.817 8,P < 0.01)。个体育种值前50的雌性个体主要集中在3个家系中(B、E和D),尤其是家系B,雌性育种值前24和雄性育种值前19均来源于该家系。其中,雄鱼最大育种值为75.09,雌鱼最大育种值为67.49,均来自于家系B。本研究显示大刺鳅体质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可以通过表型或BLUP育种值的方式进行选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重金属镉、锌、铬对翘嘴鲌幼鱼急性与联合毒性效应试验
    母红霞 李蕾
    渔业研究    2022, 44 (1): 69-77.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1.008
    摘要218)      PDF (3568KB)(272)    收藏
    为研究重金属镉、锌、铬对重要经济鱼类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在水温为(22±1)℃的条件下,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分别进行Cd2+、Zn2+和Cr6+对翘嘴鲌幼鱼的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及两两联合毒性试验,运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Marking指数相加法评价三种重金属的两两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d2+、Zn2+和Cr6+对翘嘴鲌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29、9.56、7.41、 6.05 mg/L,41.92、34.43、27.37、22.23 mg/L,39.47、32.68、27.25、25.72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605、2.223、2.572 mg/L。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各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和重金属胁迫时间的不断推进,每二者组合对翘嘴鲌幼鱼的联合毒性逐渐增强;Cd2+/Zn2+、Zn2+/Cr6+、Cd2+/Cr6+在 24 h、48 h、72 h、96 h的加和指数(AI)值均大于0,不同组合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即两种金属共存时毒性明显加强,其中Zn2+/Cr6+对翘嘴鲌的联合毒性最为强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平潭近岸海域春、夏季浮游植物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邹双燕
    渔业研究    2022, 44 (3): 266-274.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3.009
    摘要217)      PDF (1426KB)(251)    收藏
    2021年4—6月在平潭近岸海域进行包括赤潮生物在内的浮游植物采样监测,对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究平潭近岸海域赤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130种,以硅藻门为主,种类数6月>5月>4月;主要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13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峰值出现在6月,各站位密度介于2.17×104~2.11×105个/L 之间,平均值为(6.04~9.85)×104 个/L。浮游植物多样性总体评判处于中等水平,最高位于流水海域CCPT04站位,最低位于苏澳海域CCPT02站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pH、盐度。建议在赤潮高发期应加强赤潮灾害防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饥饿对似鮈早期仔鱼发育、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钟全福 陈斌 樊海平 林煜 卓玉琛 张晶晶
    渔业研究    2022, 44 (5): 484-491.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5.007
    摘要209)      PDF (2561KB)(139)    收藏
    探讨饥饿胁迫对似鮈早期仔鱼开口摄食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初次摄食期和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为其人工育苗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测了饥饿对早期仔鱼卵黄囊吸收、形态、行为、生长、存活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并确定其PNR和初次投喂最佳时间。结果显示,在水温(25.5±1.2)℃的条件下,似鮈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5日龄卵黄消耗殆尽,混合营养期仅1 d,5、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峰值(100%),8~9日龄到达PNR,从开口摄食到PNR的时间为4~5 d,50%累计死亡率时间与PNR出现在同一天;在饥饿状态下,体质量在6日龄后出现负增长,而全长在9日龄后出现负增长,相对肥满度不断下降,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可作为判别似鮈饥饿仔鱼的重要依据。结果表明,似鮈属于混合营养期相对较短的鱼类,其仔鱼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差;在水温(25.5±1.2)℃的条件下,人工繁育似鮈仔鱼可在4日龄开始投喂,初次投喂最佳时间为5日龄,但初次投喂最迟不宜超过7日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关于碳汇渔业的思考——以滨州市为例
    张越, 魏延亮, 王善武, 王晓, 尹琳琳, 杨蓓蓓
    渔业研究    2023, 45 (1): 96-10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1.013
    摘要208)   HTML2)    PDF (933KB)(337)    收藏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的意义,其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本文首先阐述了碳汇及碳汇渔业的概念及机制,在赴滨州市沾化区、无棣县及北海经济开发区各养殖企业、海洋牧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搜集了近年来滨州市贝、藻及鱼虾类等渔业的相关数据,进而从海洋渔业资源、养殖模式、海洋牧场及资源修复等方面分析了滨州市碳汇渔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碳汇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发展碳汇渔业的可行性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福建东山八尺门海域现代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冲淤演化过程
    游远新
    渔业研究    2022, 44 (1): 9-2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1.002
    摘要202)      PDF (5794KB)(362)    收藏
    本文通过对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的分析、不同时期的海图和实测水深数据对比,对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沉积环境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八尺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类型趋于单一;柱状沉积物210Pb活度未呈指数型下降,表明沉积物受到扰动影响,沉积速率表明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的沉积速率随时间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八尺门海域总体上为淤积状态,冲淤变化的原因主要为八尺门海堤对东山湾和诏安湾之间水体交换的阻隔,养殖网箱、吊养设施和养殖池塘对海流的阻碍,养殖过程中流失和残余的饵料及养殖生物的代谢物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汉江上游渔业资源调查
    齐喜荣
    渔业研究    2022, 44 (1): 21-3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1.003
    摘要202)      PDF (5290KB)(301)    收藏
    根据2011、2015—2017年 4年汉江干流上游段及其部分支流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资料,可知汉江上游流域内有鱼类5目14科80种,汉江上游的主要鱼类为鲤科,共有51种,其中国家和陕西省省级保护鱼类有15种;汉江干流三花石以上河段的鱼类群落结构与三花石以下河段存在差异,库区均集中了30多种经济鱼类;渔获物季节分析显示,各类群鱼类对季节有较强的选择性;生物量组成、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等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种群小型化趋势明显,生物生境碎片化,抗风险能力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闽江口水环境主要理化因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林建杰
    渔业研究    2021, 43 (6): 549-561.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6.001
    摘要200)      PDF (4133KB)(380)    收藏
    对闽江口海域春秋两季的水质进行调查,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统计,以研究水质状况、10个水质理化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闽江径流陆源入海污染物情况。结果表明:1)无机氮(DIN)全部超标,化学需氧量(COD)和活性磷酸盐(PO43--P)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但多年数据显示DIN污染情况逐渐好转;2)COD、DIN等在空间上呈现出以琅岐岛为中心向外海逐渐递减,PO43--P分布特征相反,时间上表现为春季水质略差于秋季的分布特征;3)溶解氧(DO)、亚硝酸盐(NO2--N)、铵盐(NH4+-N)和PO43--P是海域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悬浮物(SS)、硝酸盐(NO3--N)、NO2--N、NH4+-N主要来自闽江径流输入,并成为闽江口海域主要污染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量
    汤水粉 钱卓真 位绍红 王丽娟
    渔业研究    2022, 44 (1): 60-68.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1.007
    摘要200)      PDF (2622KB)(197)    收藏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产品中10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除脂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条件下,10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在5.00~2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 0;在不同水产样品中分别添加1.00、2.00和5.00 μg/kg三个浓度水平时,加标回收率在70.2%~11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6%~13.5%。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兽药残留检测的要求,而且操作简单、快速,可适用于水产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的大批量样品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淡水与海水养殖的暗纹东方鲀( 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生长、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差异
    陈微佳, 李福学, 张思鹏, 陈燕婷, 戴燕彬, 黄洪龙, 尤颖哲, 陈武各
    渔业研究    2023, 45 (1): 30-39.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1.005
    摘要197)   HTML2)    PDF (1198KB)(102)    收藏

    本文通过比较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在淡水与海水养殖期间的个体生长指标,测定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肌肉生化组分,探讨淡水养殖对其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海水养殖的暗纹东方鲀幼鱼的体长、体质量增长受养殖水盐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淡水组幼鱼生长指标优于海水组;淡水组暗纹东方鲀幼鱼钠-钾ATP酶(Na+/K+-ATPase)活力显著小于海水组,溶菌酶(LZM)活力显著大于海水组(P<0.05);抗氧化酶活力、消化酶活力和肌肉生化组分在淡、海水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更有利于暗纹东方鲀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暗纹东方鲀淡水规模化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凡纳滨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技术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葛辉 吴建绍 杨章武 吴丽云 张哲 杜秀萍 洪伟 林克冰 林琪 林嘉铭 周宸
    渔业研究    2021, 43 (4): 357-36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2
    摘要196)      PDF (3955KB)(376)    收藏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作为对虾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根据IHHNV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采用Primer Explorer V4软件设计6条LAMP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了一种以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为基础的快速检测IHHNV的方法。对本研究的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将其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条件60 min内完成反应,阳性结果出现可视化的绿色,阴性结果颜色不发生变化;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opies/μL,灵敏度与荧光实时定量PCR相当,较常规PCR高。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适用于对虾IHHNV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弧菌的分离鉴定
    张秀霞 张泽龙 李军涛 鲁耀鹏 郑佩华 冼健安
    渔业研究    2022, 44 (1): 1-8.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1.001
    摘要194)      PDF (2405KB)(270)    收藏
    从西沙永乐群岛7个岛礁海域的海水中分离出47株弧菌,将47株菌株进行16S rDNA、HSP60和gyrB扩增,序列在Genebank中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利用16S rDNA和HSP60序列比对均无法鉴定弧菌到种。gyrB1和gyrB2引物均只能扩增出6株菌株的目标序列,gyrB3引物能扩增47株菌株的目标序列,且成功构建系统发育树,可鉴定弧菌到种。47株弧菌菌株分属于7个种,鸭公岛弧菌多样性最丰富,可分离到5种;石屿和羚羊礁筐仔沙洲弧菌多样性最低,均只分离到2种。本研究建立了可靠的海洋弧菌的分子鉴定方法,获得的菌株丰富了南海微生物菌种库,可为今后的研究与教学提供材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厦门同安湾海域猩红筒星珊瑚移植初步试验
    赵东波 杨顺良 姬厚德
    渔业研究    2022, 44 (3): 275-283.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3.0010
    摘要194)      PDF (7624KB)(233)    收藏
    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厦门同安湾海域开展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aea coccinea)移植试验。样品采自福鼎台山列岛海域,共移植样品11个。利用XR-620 CTD+Tu型温盐深浊度剖面仪和游标卡尺等工具,逐月观测移植珊瑚的存活、形态、生长,以及海水温度、盐度、浊度等生态影响因子,分析珊瑚生长、存活与生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该海域海水温度15.27~30.11℃,盐度21.98~30.35,浊度2.91~50.31 FTU;水温和浊度的变化并未引起珊瑚白化、死亡;暴雨时入海径流量增大导致海水盐度显著降低,当盐度降至28以下时珊瑚开始出现白化,持续低盐状态一段时间后,珊瑚严重白化直至死亡。移植试验观测期间,猩红筒星珊瑚平均生长速度约8.2 mm/a。同安湾附着类海洋生物种类多且丰富,试验期间移植珊瑚样品上附着大量藻类、贝类等生物,抑制珊瑚正常生长,严重时导致珊瑚死亡。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因盐度和附着生物等原因,猩红筒星珊瑚不能在同安湾海域正常存活和生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福建省南部近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黄昆 傅婷婷 黄智伟 陈凯
    渔业研究    2022, 44 (4): 312-323.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4.002
    摘要194)      PDF (3707KB)(129)    收藏
    根据2018年8月在福建省南部近海1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以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等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为福建省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大型底栖动物共出现11门126种,其中环节动物种类最多,其次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优势种类主要有丝鳃稚齿虫( Prionospio malmgreni)、梯额虫( Scalibregma inflatum)和双鳃内卷齿蚕( Aglaophamus dibranchis)。各站位密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均匀,平均值分别为(374±322)ind/m2和(12.97±23.16)g/m2。均匀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丰富度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密度与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以大致分为4个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