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2-25
    论文与报告
    三沙湾潮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林建伟 游远新 刘国昕
    2018, 40(6):  413-424. 
    摘要 ( )   PDF (7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三沙湾研究区域的潮流场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2014年三沙湾岸线条件下的潮流场分布特征,同时,探讨了1974年岸线与地形条件下的三沙湾潮流场情况,最后对两个年度的潮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沙湾内潮流为往复流,受地形的影响较为明显,流速分布反映了三沙湾的地形特征;湾内深槽流速较大,浅滩流速较小,口门及深槽流速一般大于1.0 m/s ,其余海域流速一般小于0.5 m/s ; 落潮流总体大于涨潮流;多年来的围填海活动,对三沙湾的岸线地形及流速影响较为明显,除个别区域的流速变大外,大部分区域的流速变小,减幅为15%~30% ,对流向影响较小。
    大黄鱼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游剑涛
    2018, 40(6):  425-433.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年宁德网箱养殖大黄鱼出现烂鳃病症状,病鱼鳃丝溃烂、软骨裸露;从濒死的患烂鳃病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鳃部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引起烂鳃的致病菌。生理生化特征显示,致病菌在TCBS培养基上形成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黄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弧杆状,具有运动性,在含6%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对V-P、阿拉伯糖、靛基质、枸櫞酸盐等显阴性;对半乳糖、触酶、淀粉酶等显阳性。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16SrRNA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弧菌Vibrio ponticus。药敏试验表明该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抱派酮、氧氟沙星等1 6 种药物敏感。研究结果为弧菌引发的大黄鱼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东海带鱼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油九菊 柳敏海 殷小龙 李伟业 傅荣兵 徐志进
    2018, 40(6):  434-440.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东海带鱼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肠道菌群结构特征。测序结果共获得36 129条有效序列,聚类到245个OUTs,有效序列中有4 条序列(0.01%) 无法进行物种分类,其余分属于16 个细菌门,共77个科、127个属。在门的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2.30%) ,其次为厚壁菌门(Fimiicutes,30.66%) ; 在属的水平上,以狐菌科(Vibrionaceae,49.38% ) 的发光杆菌属(Photohacterium,47.90%)、梭菌科 ( Clostridiaceae_ 1,25.40% ) 的分节丝状菌(Candidatus_ Arthromitus, 17.04% ) 为主。OTU稀释曲线逐渐趋于平缓,且覆盖率God’s Coverage指数为100%,表明样品测序深度足够大, OUT数量接近实际情况。
    投喂频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应激酶活力的影响
    仇登高 温凭 林琪 朱志煌 吴水清 刘银华 陈新明 邱峰岩
    2018, 40(6):  441-448.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温(29.96 ± 0.40)℃条件下,选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91.79 ±59.94) g 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经过60 d 的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 d 、2次/ d、1次/2 d 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应激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1次/ 2 d 的成活率(99.39 ± 0 .01 ) %,均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1次/ d的(96.75 ±0.66) % 和2次/ d 的(97. 08 ±0.66) % (P < 0.05 ) ; 各试验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 1.05 ~ 1.19 % /d )、肥满度(CF = 1. 63 ~ 1. 77 ) 、相对增质量(RWG = 187. 65% ~205.04% )、日增质量(DWG =4. 33 ~5. 00 g /d ) 、体质量变异系数(SV = 14. 50 ~ 18. 30 )、日摄食率(FI= 1.07 ~ 1 .2 4 % /d ) 、饲料转化效率(FCE =81.77% ~ 87. 38% ) 及饲料系数(FCR = 1.15 - 1. 25 ) 均无显著影响(P > 0. 05 ) ; 在血浆抗应激酶活力方面,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浆中的碱性磷酸酶(AKP =8. 07 -8.2 6 金氏单位/ 100 mL )、过氧化氢酶(CAT =1.92 ~2.52 U/m L )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3. 39 ~24.34 U/m L ) 也均无显著影响(P >0.05 )。在本试验条件下,可以采用1次/ 2 d 的投喂频率来提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
    基于GIS的深水网箱养殖适宜性评价——以长海县为例
    邱明 张燕 隋传国 杨攀峰
    2018, 40(6):  449-457.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科学规划深水网箱养殖用海,本文构建深水网箱养殖用海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确定指标权重,综合加权计算深水网箱养殖适宜性指数,基于GIS技术进行适宜性结果的空间统计和分析,以长海海域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长海海域适宜深水网箱养殖的面积为3 527.94 km2,占长海县海域总面积32 .7%,其中高适宜性海域分布于广鹿岛与格仙岛西部海域、獐子岛南部海域、石城岛与乌蟒岛之间部分海域和海洋岛南部海域,面积1 248.38 km2,占比11.57% ; 较高适宜性海域分布于獐子岛、海洋岛、乌蟒岛以及小长山岛周围海域,面积2 279. 56 km2,占比21.13% 。由于叶绿素浓度、距城镇距离限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适宜深水网箱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远离陆地和岛屿的海域,面积814.81km2,占比7 .56%,其他海域为中等适宜。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石莼功能性寡糖关键工艺优化
    李燕妹 吕峰 许雅楠 郑敦信
    2018, 40(6):  458-468.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对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石莼功能性寡糖关键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石莼功能性寡糖的优化工艺条件组合为纤维素酶使用量430 U/g石莼、提取料液比1:30 % 超声提取温度50°C、超声提取时间1.5 h ,此工艺条件结合超声波功率450 W、pH 5.0 进行试验,获得的石莼可溶性糖提取率为12.02% ,经除多糖、蛋白质,石莼功能性寡糖提取率为2.38% 。
    海蜇的铝吸附行为研究
    郭文慧 李佳敏 林少玲 罗联忠 曾绍校
    2018, 40(6):  469-477.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海蜇生产加工需添加明矾(硫酸铝钾),导致成品海皙铝残留量偏高。为研究海蜇的铝吸附行为,本文以海蜇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蛤蜊、海参、牡蛎、海蛏、鱿鱼、虾等6 种代表性海产品为对照,测定了经1%明矾溶液浸渍7 d后其吸附铝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各海产品的氨基酸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海蜇组织吸附铝量显著高于其它海产品,高达2.11 X 104 mg/kg (干基)。氨基酸构成分析表明:海蜇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015 7 /100 g,说明海蜇在含有极少干物质下具有较强的铝吸附能力,且这种强铝吸附能力与海蜇的氨基酸构成相关,尤其与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的高比例,以及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低比例相关。
    福建省中北部海域捕捞水产品中4种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吴烨飞 陈火荣 吴镇 潘友浩 陈佩君
    2018, 40(6):  478-489.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福建省中北部海域捕捞水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摄入风险,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采集了该区域的鱼类和甲壳类,共18种160个主要水产品,调查研究了铅、镉、总汞和无机砰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 和致癌、非致癌年风险(Rcig 、Rnig) 指标分别评价捕捞水产品的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和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福建中北部海域捕捞水产品中铅、总汞和无机砰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但重金属镉存在污染,超标率为9.4% ; Pi结果显示,鱼类受重金属污染影响不显著,基本上处于正常范围内,甲壳类中口虾蛄和梭子蟹中镉含量达到重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内;MPI结果显示,甲壳类重金属污染高于鱼类;食用安全评价表明,通过食用捕捞水产品摄入的4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每周可耐受摄入量,但个别甲壳类(梭子蟹和口虾蛄)的镉摄入量超过了PTWI (成人)值,存在较高风险;健康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 . 0 x l0 -5a -1 ) 。总体上看,当前,福建省捕捞水产品可放心食用,但是重金属镉的潜在食用安全风险需引起重视。
    三种鲍在自然海区养殖度夏的试验比较
    陈志森
    2018, 40(6):  490-495.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皱纹盘鲍是福建省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但是近年来,作为从北方冷水水域引进的物种,在夏季高温、自然海区养殖时常常出现大规模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2016年泉州市水产技术站引进厦门大学通过杂交培育出的绿盘鲍和西盘鲍新品种(系)进行试验,在自然海区养殖中比较不同鲍品种(系) 之间的高温耐受性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夏天(最高水温30.6°C ) 的养殖,绿盘鲍和西盘鲍的存活率分别为65.60%、76. 67%,比皱纹盘鲍存活率(36.00% ) 分别高出82%和113% 。养殖15个月后,绿盘鲍和西盘鲍的平均湿体重达到89.2 4和67.96 g,分别比皱纹盘鲍高81%和37% 。综上,绿盘鲍在生长和存活率上均表现出了明显优势,是适宜南方养殖的鲍新品系之一。
    浙北地区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Pelteobagrusfulvidraco♂)一年两茬池塘养殖模式试验
    李华 孟宪菊 黄卫 黄良港 洪子剑
    2018, 40(6):  496-500.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浙北地区杂交黄颜鱼(Pelteobagrusvachelli♀×Pelteobagrusfulvidraco♂)一年两茬池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采用水花苗种一年一茬和大规格苗种一年两茬的养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放养较大规格苗种,一年两茬养殖杂交黄颡鱼不仅能提高苗种成活率、出鱼规格,也能缩短养殖周期,还能获得更高的商品价格,以此获取更高的单位效益,进而加快资金回笼,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年两茬养殖杂交黄颡鱼是一种值得在浙北地区推广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