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分享到:

渔业研究, 2022, 44(6): 638-644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6.013

论文与报告

湘中地区生态鱼健康养殖管理关键技术

刘家璇,1,2, 鲁一平1,3, 吴俊蓉2, 余思瑶2,4, 唐靖2, 田富2, 曾雨晴2, 成钢,5,6,*

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 湖州 313000

2.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3.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4.湖南乡里里手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5.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Healthy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fish in Central Hunan Province

LIU Jiaxuan,1,2, LU Yiping1,3, WU Junrong2, YU Siyao2,4, TANG Jing2, TIAN Fu2, ZENG Yuqing2, CHENG Gang,5,6,*

1.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Huzhou 313000,China

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Institute of Applied Technology, Changde 415000,China

3.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0,China

4. Hunan Xianglilis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hangsha 410000,China

5.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China

6. Key Laboratory of Zoology in Hunan Higher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China

通讯作者: 成钢(1972-),男,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健康养殖。E-mail:chenggang876@126.com

收稿日期: 2022-05-9  

Received: 2022-05-9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刘家璇(2000-),男,本科生,研究方向: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E-mail:Liujiaxuan061@126.com

摘要

本研究在与湖南乡里里手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养殖淡水鱼的品种、模式、收益,分析了养殖过程中环境控制、饲养管理以及利用中草药进行疾病防控与应激反应处置等关键技术,可为其他地区生态鱼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可行性参考。实践证明:与传统养殖相比,采用生态鱼综合养殖模式,即选用草鱼、鳙鱼、鲫鱼、鳊鱼、鲤鱼、团头鲂等6个品种,运用生物浮床、微生物制剂、氧化曝气池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在常规饲料中添加山松、苦楝等中草药进行鱼病防控,每hm2年收益可提升15.79%~50.00%,年均收益达到9 600~31 500元/hm2

关键词: 健康养殖; 生态鱼; 中草药; 湘中地区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Hunan Xianglilis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the varieties,models and benefits of ecological breeding freshwater fish were summarized.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control,feeding management,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as well as stress response disposal by us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he breeding process were introduced,which provided a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y breeding technologies and models of ecological fish in other regions.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arming,the use of grass carp,blunt snout bream and other six varieties,together with the use of biological floating bed,microbial agents,oxidation aeration tank and other modern high-tech purification of aquaculture water,and adding pine,azedarach and othe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he conventional feed for fis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e average annual income of Annual income can be increased by 15.79%-50.00%,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ome of 9 600-31 500 yuan/hm2.

Keywords: healthy breeding; ecological fis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entral Hunan Province

PDF (932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刘家璇, 鲁一平, 吴俊蓉, 余思瑶, 唐靖, 田富, 曾雨晴, 成钢. 湘中地区生态鱼健康养殖管理关键技术[J]. 渔业研究, 2022, 44(6): 638-644 DOI:10.14012/j.cnki.fjsc.2022.06.013

LIU Jiaxuan, LU Yiping, WU Junrong, YU Siyao, TANG Jing, TIAN Fu, ZENG Yuqing, CHENG Gang. Healthy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fish in Central Hu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Fujian Fisheries, 2022, 44(6): 638-644 DOI:10.14012/j.cnki.fjsc.2022.06.013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于健康养殖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生态鱼则是在健康养殖模式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农产品,其原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不同养殖品种生活习性、食性的差异实现有机物的循环有效利用,同时运用生物浮床、微生物制剂、氧化曝气池等现代技术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利用中草药进行鱼病防控,降低鱼病发生率,减少渔药残留;饲喂有机饲料增加鱼肉品质;调控水温、pH值、水体溶解氧等有效降低应激反应,促进鱼类生长,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1-5]

湖南湘中地区汇聚湘江、沅水、枝江、洞庭湖等多个水系,非常有利于淡水鱼养殖[6]。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人类活动、抗生素滥用、水体污染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湘中地区的水环境逐渐恶化。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科学高效的健康养殖,减少渔药使用,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合理净化,实现高效循环利用,已成为湘中地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关于湘中地区生态鱼研究主要集中于在有限空间高效利用土地资源[7-8]、在有限水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水产养殖[9]以及解决渔药滥用所产生的污染[10]等多重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与湖南乡里里手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对其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研究生态鱼的成功养殖经验,总结出适合湘中地区的淡水鱼健康养殖模式,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鱼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生态鱼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1.1 养殖品种

湘中地区的生态水产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11],主要以草鱼、鲫鱼及鲤鱼等品种为主,历史悠久。随着水产科技研发的不断投入及养殖技术的不断积累,湘中地区的养殖品种已经扩大至以草鱼、鳙鱼和鲫鱼为主的多个品种。而不同的养殖品种产生的收益均有所不同。目前,湖南乡里里手生态鱼养殖基地利用生态养殖模式,获得生态鱼渔获量为960~2 879 ind/hm2,其饲料系数提高至1.1~1.8,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饲料利用率系数平均提高了0.1~0.2[12-15](表1)。

表1   适合湘中地区生态鱼养殖的优质品种及其特点介绍

Tab.1  Introd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eco-fish breeding varieties in Central Hunan Province

品种
Variety
鱼种来源
Source of fish
综合养殖
所占比/%
Comprehensive
farming
proportion
养殖规格/kg
Culture size
上市规格/kg
Size for sale
传统养殖
饲料系数
Traditional
breeding feed
coefficient
综合养殖
饲料系数
Comprehensive
feed coefficient
缩短养殖
饲料系数
Shortening the
coefficient of
breeding feed
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湖南省
长沙市
230.153.01.71.80.1
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
湖南省
长沙市
270.155.01.31.40.1
鲫鱼
Carassius auratus
湖南省
长沙市
80.201.51.21.40.2
鳊鱼
Parabramis
pekinensis
湖南省
长沙市
150.251.51.61.70.1
鲤鱼
Cyprinus carpio
湖南省
长沙市
110.302.01.51.60.1
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湖北省
荆州市
140.304.00.91.10.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1.2 养殖品种组合

混合养殖是我国传统养鱼模式,但随着现代消费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可用于淡水鱼养殖的土地不断减少,混合养殖已逐渐不适应当今水产养殖业。生态综合养殖是根据同种或不同种之间的鱼生物学特征,通过合理的品种组合搭配来进行养殖,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潜力以及空间来维持水域生态平衡,从而激发鱼体生长潜力,最终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生态资源利用率以及养殖产量的目的。

里手生态养殖基地生产实践表明,在湘中地区使用草鱼-团头鲂的综合养殖模式,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同品种养殖,每hm2经济效益增加了15.79%~50.00%,年均收益达到9 600~31 500元/hm2(表2)。

表2   湘中地区生态鱼综合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结果比较

Tab.2  Economic comparison between integrated ecological fish farming mode and traditional fish farming mode in Central Hunan Province

综合养殖组合
Comprehensive
breeding
combination
混养品种
Variety
平均放养量/
(ind/hm2)
Average
stocking
平均饲养
时间/月
Average
feeding
time/month
传统同种
平均饲养
时间/月
Traditional
average feeding
time/month
饲养时间
缩短率/%
Shortening
rate of
feeding time
年均收益
/(yuan/
hm2)
Average
annual
income
传统饲养同
品种收益/
(yuan/hm2)
Revenue of
the same variety
in traditional
breeding
提升经济
效益率/%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草-鳙-鲫草鱼1 170303616.6627 00022 50020.00
鳙鱼195121625.0031 50027 00016.67
鲫鱼656933.339 6007 65025.49
鳊-鲤-团鳊鱼1 105192420.8318 00012 00050.00
鲤鱼273192520.8312 75010 50021.43
团头鲂52293619.4416 50014 25015.79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1.3 日常管理

1.3.1 养殖水氧管理

里手生态鱼养殖基地养殖水体每10~15 d使用生态净水系统换水1次,每次注入500~700 m3的水。在生态养殖鱼繁殖旺季,每日增氧12 h。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水中溶解氧必须保持在5~7 mg/L之间,以达到提高鱼类摄食率、降低饲料系数、加快鱼类生长的目的。

1.3.2 巡塘管理

每日定点巡塘,巡塘时间为08:00—09:00以及20:00—21:00。巡塘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养殖鱼活动、饵料进食以及池塘水质变化等情况,并定期对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环境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查鱼类生长情况。

1.3.3 常见应激反应及应对措施

淡水鱼类是低等有脊椎动物,与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相比,其对生存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当受外界环境影响时,会产生应激反应[16-17]。大量研究表明,水温、pH值、水体溶解氧等因素是生态鱼养殖过程中的主要应激源[18-19],对鱼类生长具有重大影响,严重时可诱发应激反应,引发鱼体疾病甚至死亡。此时,应根据临床表现立即采取措施(表3),通过人工手段控制外界因素,减少其受外界刺激而对生长率、繁殖率以及死亡率等产生的影响。

表3   湘中地区生态鱼类养殖过程中不同应激反应与相应措施

Tab.3  Different stress response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fish culture in Central Hunan Province

应激因素Stressful factors主要表现Mainly performance应对措施Countermeasures
水温Water temperature集体狂游、食欲下降、水中乱窜调控水温变动、更换用水
pH活动迟缓、畏缩、摄食少、消化率低、生长受阻调控pH值、更换用水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体色变化、食欲减退、鳃丝肿胀、凸眼、充血及时换水、网箱位移、开启增氧机
氨Ammonia体色变化、食欲减退、鳃丝肿胀、突眼、充血水体消毒、改良底质、施生石灰
养殖密度
Breeding density
食欲下降、游动缓慢、生长迟缓、体质消瘦、
体色发黑
调整养殖密度、分塘饲养
饲料Feed厌食、体弱、体色变异、出血、集群狂游调整饲料类型及主辅原料配比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 养殖水体净化

如何处理养殖废水一直是淡水渔业养殖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20-24],种植不同模式的水生植物对养殖废水有净化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湖南乡里里手生态养殖基地使用生态净水系统进行水体净化。

2.1 生态组合净水系统

本系统由普通养殖鱼池、氧气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三部分组成。通过使用养殖鱼池中推水装置,将养殖废水推入输水管中,流入氧化曝气池,促使养殖鱼池中的吸污装置将养殖污泥凝聚、泥水分离完成初步处理,随后养殖废水与回流污泥混合成初液,经导流区流入沉淀区,澄清后的水经管道排出,液体沉淀后污泥沿曝气区底部回流至生态净化池1中,再由生态净化池1内的生物(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开始一次降解,24 h后流入生态净化池2中进行微生物降解净化,最终净化的水流回养殖鱼池内,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表4   湘中地区生态养殖鱼常见疾病诊疗及防治方法

Tab.4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diseases in ecological aquaculture fish farming in Central Hunan Province

疾病类别
Disease category
疾病名称
Nomenclature
of disease
病原
Noxa
传染途径
Routes of
infection
流行季节
Popular
season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剖检症状
Symptoms of
autopsy
预防及
治疗方法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治疗率/%
Treatment
rate
病毒性疾病
Viral disease
草鱼出血病草鱼呼肠
孤病毒
水体传染6—9月底器官充血、
出血
肠出血、
脾脏肿大
水体消毒、
大黄混饲
95
锦鲤疱疹
病毒病
鲤疱疹
病毒Ⅱ型
水体传染4—6月、
8—10月
鳃出血、
体出血
肠充血、
肝肿大
水体消毒、
穿心莲混饲
90
细菌性疾病
Bacteriosis
细菌性
烂鳃病
嗜纤维
黏细胞
水体传染4—10月呼吸困难、
体发黑
鳃脱落、
鳃丝缺损
消毒浸泡、
山松混饲
95
竖鳞病水型点状
假单胞菌
接触传染2—5月体黑竖鳞眼突出、
腹膨大
水体消毒、
白菖蒲治浸
95
寄生虫病
Parasitic disease
鱼类黏
孢子虫病
黏孢子虫接触传播5—7月狂游乱窜体消瘦、
内脏萎缩
水体消毒、
松叶混饲
95
鱼类隐
鞭虫病
鳃隐鞭虫接触传播5—10月呼吸困难、
离群独游
体消瘦、
体色暗
水体消毒、
苦楝混饲
9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生物浮床技术原理

生物浮床技术是由床体、床架和保护网箱等组成的一项在水池中央的污水处理技术[25]。其原理为利用水生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物质进行吸附的特点,再结合水上栽培种植技术和水生生态工程措施,以在净水池内种植大量植物且有计划地分批次更换水生植物的形式,将植物根系吸附的养殖污染物质移出水体,从而起到保持、改善养殖水质的目的。

目前,里手生态养殖基地内种植的水生植物主要为薏苡(Coix lacryma-jobi L.)以及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其效果显著,根系吸附净化水平均流量为1 994 m3/hm2

2.3 微生态制剂与水质调控原理

目前,水产微生态制剂运用较为广泛,使用时将其置于由氧化曝气池以及生态净化池等组成的生物净化池中,进行养殖废水处理。其运作原理[26-28]为利用养殖鱼池内的浮游生物、有益微生物以及一些经过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能促进物质反应的活菌制剂等多重微生物制剂,来维持水环境平衡、净化水质。其适用范围非常广阔,可用于养殖水体微生态调控、净化养殖水质、促进生物反应等,也可用于调整或维持养殖鱼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鱼病防控、提高养殖鱼成活率以及维持水环境平衡等多重目的。

目前,里手生态养殖基地内主要使用的水产微生态制剂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以及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其效果显著,水色度平均保持在13.2,酸碱度范围保持在7.0~8.5之间,水的硬度范围为12~18度。

2.4 氧化曝气池原理

养殖废水中污染物主要源自饲料残饵、鱼类和其他饲养品种的排泄物,以及生物遗骸腐败而产生的氮和磷等多重混合物[29-31]。目前,里手生态基地通过使用养殖鱼池中推水装置[32],将养殖废水推入输水管中,流入氧化曝气池,促使养殖鱼池中的吸污装置将养殖污泥凝聚以及泥水分离而完成初步处理,随后养殖废水与回流污泥混合成初液,经导流区流入沉淀区,澄清后的水经管道排出,液体沉淀后污泥沿曝气区底部回流入曝气池。

2.5 生态净化池原理

生态净化池设立在氧化曝气池中,其运作原理是利用浮游藻类、微生物、滤食性鱼类等不同营养层次的水生生物自身的生物净化能力[33-35],最大程度地吸收净化养殖废水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盐、有机碎属以及浮游动植物,从而补充氧化曝气池中的含氧量,进一步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

目前,里手生态基地是利用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以及放置少量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不同层次的水生生物进行水体净化,相较于传统养殖用水,使用生物组合净化系统能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和改善水体透明度,抑制藻类过度生长,从而增加养殖鱼经济收益。

3 疾病防控

生态鱼养殖疾病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明析各类疾病的症状、感染与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及剖检症状对病原确诊与疾病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运用中草药组合配方,定期对养殖鱼池、养殖场地、养殖用具和养殖水体等进行消毒,可有效提高鱼病预防率。常规养殖中,通常是使用大量的渔药进行鱼病防治,但渔药残留过多。在减少鱼病用药的基础上,保证鱼类健康养殖成了研究重点[36]。大量研究表明[37-41],当发生鱼类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时,选用中草药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消毒周期与中草药配方的选用应随养殖鱼的品种、周龄、饲养密度等因素的改变而进行调整。本研究中,湖南乡里里手生态鱼养殖基地使用的中草药组合为贯众+白菖蒲~苦楝+白菖蒲等,其对淡水鱼类养殖中出现的竖鳞病的预防率达90%~95%。

4 总结

本研究在与湖南乡里里手生态养殖基地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湘中地区生态鱼养殖的选种、日常管理、综合养殖模式以及养殖生态净水系统等技术难点,如通过使用生态循环净水工艺系统,对养殖废水中的残留饲料、鱼类粪便、腐败物等聚合物以及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进行处理,可使养殖废水达到农业灌溉水标准;用其进行农作物灌溉或淡水鱼养殖,可有效节约成本;通过使用大黄-苦楝等中草药组合拌喂,使竖鳞病等鱼病防治率达到90%~95%。

生态鱼养殖前期对养殖废水设备、生物饵料质量、中草药组合饲料等要求较高,使生产成本比传统养殖方式高,且无公害水产品与普通水产品价格差距小等原因,导致部分经营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环境保护,不愿意进行生态鱼养殖。另外,中草药鱼病防控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鱼体体外抑菌实验以及增加鱼体免疫力等方面,关于中草药成分对鱼体靶器官的治疗、中草药对鱼寄生虫的抑制作用等研究较少,而现有中草药鱼病防治多是将中药物原料或者组合物直接投放浸泡于水中,或者采取中草药原料煎煮等初步提炼方法,虽有防治效果,但其加工工艺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生态鱼养殖技术是提高生态养殖鱼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该技术可提高湘中地区生态养殖成功率,并能为其他地区生态鱼养殖提供可行性参考。

参考文献

何安华, 周洪霞, 陈洁.

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

[J]. 中国渔业经济, 2018, 36(5):100-105.

[本文引用: 1]

赵蕾, 孙慧武.

水产品价值链视角下的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50-55.

[本文引用: 1]

王思行, 李翠霞.

淡水鱼养殖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12):1-6.

[本文引用: 1]

支中平.

淡水鱼池塘养殖管理与病害有效防治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2, 38(7):56-57.

[本文引用: 1]

张建铭, 钟颖良, 温旭, .

西杂鲟网箱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J]. 水产养殖, 2019, 40(11):42-43.

[本文引用: 1]

《中国水产》编辑部.

湖南省“淡水鱼健康养殖及深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部委验收

[J]. 中国水产, 2014(4):35.

[本文引用: 1]

方子云.

长江流域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7(4):59-62.

[本文引用: 1]

燕文明, 刘凌.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6):610-613.

[本文引用: 1]

刘朋超, 麻泽浩, 魏鹏刚, .

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J].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8, 3(3):33-37.

[本文引用: 1]

黄玉兰, 谢远红, 王芳, .

水产品中鱼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J/OL]. 食品工业科技:1-24[2022-10-08].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75.

[本文引用: 1]

《中国水产》编辑部.

湖南洞口县茶铺乡南水社稻田养鱼的经验介绍

[J]. 中国水产, 1958(13):17-18.

[本文引用: 1]

张小东.

扁圆吻鲴增殖放流技术探讨

[J]. 渔业研究, 2022, 44(4):380-386.

DOI      [本文引用: 1]

扁圆吻鲴(Distoechodon compressus)对调节和稳定水体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扁圆吻鲴野生资源的衰退及其生态净水功能,福建省龙岩市大力开展扁圆吻鲴增殖放流工作,以恢复其在各主要水域的种群数量,实现预期效果。本文通过分析2018—2021年度扁圆吻鲴增殖放流数据,从增殖放流品种选择的合理性、苗种批量繁育技术体系和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环节等角度展开分析和讨论,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扁圆吻鲴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黄永强.

“云龙石斑鱼”深海网箱养殖试验

[J]. 渔业研究, 2021, 43(4):410-418.

DOI      [本文引用: 1]

放养平均全长(29.95±2.51)cm、平均体重(357.00±8.31)g和平均全长(11.63±1.13)cm、平均体重(19.85±1.23)g两种规格的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鱼种进行深海网箱养殖试验。试验期水温为14.2~29.2℃,投喂含46%~48%粗蛋白的石斑鱼配合饲料,经12个月饲养,大规格云龙石斑鱼平均体重达(1 650.22±20.23)g、平均全长达(44.72±3.73)cm,小规格云龙石斑鱼平均体重达(480.20±22.32)g、平均全长达(32.41±3.53)cm,饲料系数为1.22。大规格云龙石斑鱼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01L3.667,小规格云龙石斑鱼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11L3.142。云龙石斑鱼深海网箱养殖最适水温为21.2~28.7℃。试验结果表明云龙石斑鱼适合福州深海网箱养殖。

陈方平.

虹鳟天然溪流生态养殖初探

[J]. 渔业研究, 2020, 42(3):276-280.

[本文引用: 1]

王子予, 程超, 朱敏杰, .

不同养殖密度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转录组分析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 44(2):422-434.

[本文引用: 1]

任思宇.

浅析水产养殖中应激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J]. 饲料博览, 2018(11):84.

[本文引用: 1]

姜丹莉. 四种不同食性的温水鱼类应激反应及其对糖代谢的影响[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7.

[本文引用: 1]

任德曦, 张国棋, 罗富荣, .

湘江衡阳段水质污染调查及粪便治理方案探讨

[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5):16-18.

[本文引用: 1]

杨学伶.

浅谈水产品药物残留的现状

[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 30(2):184.

[本文引用: 1]

刘保元, 王士达, 胡德良.

以底栖动物评价湘江污染的研究

[J].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4(2):225-236.

[本文引用: 1]

王涵生, 方琼珊, 郑乐云, .

石斑鱼池塘可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Z].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2010-03-17.

[本文引用: 1]

张震, 郝强, 周小秋, .

近年我国淡水鱼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进展

[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10):4743-4764.

DOI      [本文引用: 1]

淡水鱼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近85%,是我国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淡水鱼营养与饲料科技的进步支撑我国淡水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目前在进行养殖生产的淡水鱼类种类繁多。本文从大宗淡水鱼、罗非鱼、名特优养殖鱼类等代表养殖品种在营养需求与原料利用、营养生理与代谢调控、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功能性饲料、养殖环境、饲料加工和投饲技术等方面阐述在过去5年我国淡水鱼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进展,并对营养和饲料科学对淡水鱼产业发展的贡献进行总结及展望。

戴杨鑫, 王宇希, 戴瑜来, .

使用生态基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J]. 渔业研究, 2017, 39(3):195-201.

[本文引用: 1]

以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杂交产生的杂交太阳鱼F1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态基的使用量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的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实验共设置0.049、0.098、0.197、0.295和0.393 m2/m3五种不同生态基使用量梯度,以不使用生态基的养殖桶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共使用18个养殖桶。实验期间使用纳米圆盘底增氧方式增氧,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持续对水体溶氧(DO)、pH和温度(Wt)进行监测,每5天测定水体总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杂交太阳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使用生态基能有效促进杂交太阳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同时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平均总氨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24.15%。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杂交太阳鱼养殖中生态基的适宜使用量低限为0.244 m2/m3。

林炳明.

南方地区工厂化养殖鮭鳟鱼技术

[J]. 福建水产, 2006(3):58-61.

[本文引用: 1]

高前程, 黄力行, 徐炜, .

细菌对引发赤潮相关藻类的杀藻作用研究综述

[J]. 渔业研究, 2021, 43(4):426-435.

DOI      [本文引用: 1]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的急剧增加,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状况加剧,与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的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其已然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问题。赤潮的发生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并且对水产养殖业构成极大的威胁。尽管目前已有物理和化学方法用于赤潮的治理,但是其投入成本巨大,且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赤潮的发生和减少赤潮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具有抑制藻类生长甚至杀死藻类的功能,在防治赤潮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杀藻功能的细菌被分离鉴定出来,使得对其杀藻方式和作用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通过对杀藻细菌的分布、种类及杀藻作用机理进行梳理和总结,展望杀藻细菌在防治赤潮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新的赤潮治理方法提供借鉴和帮助。

张天闻.

连续药饵投喂方式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J]. 渔业研究, 2020, 42(1):29-35.

[本文引用: 1]

在连续药饵投喂方式下,掌握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为大黄鱼养殖业提供合理的休药期和给药方案。在(20±3)℃水温条件下,按25 mg/kg恩诺沙星剂量对大黄鱼进行连续5 d药饵投喂给药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黄鱼血浆、肌肉和肝脏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含量水平。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血浆、肝脏和肌肉中较快达到最大值,达峰时间分别为8 、12 和12 h,浓度分别为3.068 mg/L、3.446 mg/kg和4.089 mg/kg,随后在给药后的前3 d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分别在血浆第8 h、肝脏第12 h和肌肉第8 h达到峰值,达峰时的浓度分别为0.104 mg/L、0.753 mg/kg和0.355 mg/kg。实验表明仅有少量的恩诺沙星代谢为环丙沙星。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18 d。

游远新.

东山八尺门海域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幼鱼的致死效应

[J]. 渔业研究, 2021, 43(6):571-577.

DOI      [本文引用: 1]

模拟海域清淤、疏浚等施工过程所产生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浓度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幼鱼的致死效应。结果表明:40 mg/L及以上底泥悬浮物浓度对黄鳍鲷稚鱼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随着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鱼致死效应增强明显;诏安湾侧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8 111.30 mg/L,东山湾侧底泥悬浮物对稚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21 849.52 mg/L。底泥悬浮物长时间胁迫会造成悬浮物颗粒黏附幼鱼体表和鳃丝,造成幼鱼呼吸困难和生长缓慢,具有很强的慢性致死作用,在160 mg/L悬浮物浓度下胁迫30 d,黄鳍鲷幼鱼累积死亡率可达40.0%~42.5%。本研究表明,底泥悬浮物的大量产生对黄鳍鲷具有明显的致死效应,该研究可为海域清淤过程中悬浮物扩散对水产养殖影响评价提供分析依据。

蔡强, 张飞, 陈小宏, .

马友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J]. 科学养鱼, 2022(4):64-66.

[本文引用: 1]

廖洪平, 张文琦, 邓泳妍, .

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养殖池塘氮磷动态及收支的研究

[J/OL].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8[2022-10-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181.S.20221014.1155.003.html.

URL     [本文引用: 1]

成钢, 梁文安, 成展仪, .

湘西丘陵山地生态鹅放养技术与疾病综合防控

[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6):46-49.

[本文引用: 1]

马洪婧, 刘鹰, 吴英海, .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研究进展

[J]. 水处理技术, 2022, 48(7):13-18,24.

[本文引用: 1]

王成强, 相智巍, 黄炳山, .

3种耐盐植物对水产养殖废水净化效果

[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2, 42(3):25-32.

[本文引用: 1]

曾明颖, 顾凡强, 王仁睿.

不同水生植物种植模式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5):674-680.

[本文引用: 1]

张建铭, 黄雅贞, 张家海, .

生物膜净水栅搭配水生植物浮床修复草鱼混养池塘水环境的效果研究

[J]. 海洋湖沼通报, 2022, 44(1):75-81.

[本文引用: 1]

徐世宏, 李军, 李海汇, .

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的防治方法

[J]. 海洋科学, 2006(12):10-12.

[本文引用: 1]

李大海.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引用: 1]

徐伯亥, 殷战, 吴玉深, .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传染病致病细菌的研究

[J]. 水生生物学报, 1993, 17(3):259-266

[本文引用: 1]

周宁.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J]. 科学养鱼, 2019(4):91.

[本文引用: 1]

唐嘉嘉, 李诗钰, 李安兴.

鲑鳟鱼类寄生虫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41(6):200-210.

[本文引用: 1]

李冉冉, 李文祥, 吴旭东, .

金鱼寄生三代虫的形态学及基于rDNA ITS序列的分子鉴定

[J].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38(5):903-909.

[本文引用: 1]

李爱华, 王琳, 李莎莎, .

2017—2020年镇江市市售鱼类寄生虫感染调查

[J/OL].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4[2022-09-27].DOI:10.16250/j.32.1374.2021178.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