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分享到:

渔业研究, 2022, 44(5): 484-491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5.007

论文与报告

饥饿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发育、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钟全福,, 陈斌, 樊海平,*, 林煜, 卓玉琛, 张晶晶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Effects of starvation on initial feeding and growth of early Pseudogobio vaillanti larvae

ZHONG Quanfu,, CHEN Bin, FAN Haiping,*, LIN Yu, ZHUO Yuchen, ZHANG Jingjing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002,china

通讯作者: 樊海平(1967-),男,研究员,从事水产养殖病害研究.E-mail:fanhaiping16@163.com

收稿日期: 2022-04-25  

基金资助: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似鱼句亲本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2019R1014-1)

Received: 2022-04-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钟全福(1964-),男,研究员,硕士,从事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控技术研究.E-mail:zhongquanfu@126.com

摘要

探讨饥饿胁迫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开口摄食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初次摄食期和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为其人工育苗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测了饥饿对早期仔鱼卵黄囊吸收、形态、行为、生长、存活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并确定其PNR和初次投喂最佳时间。结果显示,在水温(25.5±1.2)℃的条件下,似鱼句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5日龄卵黄消耗殆尽,混合营养期仅1 d,5、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峰值(100%),8~9日龄到达PNR,从开口摄食到PNR的时间为4~5 d,50%累计死亡率时间与PNR出现在同一天;在饥饿状态下,体质量在6日龄后出现负增长,而全长在9日龄后出现负增长,相对肥满度不断下降,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可作为判别似鱼句饥饿仔鱼的重要依据。结果表明,似鱼句属于混合营养期相对较短的鱼类,其仔鱼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差;在水温(25.5±1.2)℃的条件下,人工繁育似鱼句仔鱼可在4日龄开始投喂,初次投喂最佳时间为5日龄,但初次投喂最迟不宜超过7日龄。

关键词: 似鱼句; 仔鱼; 饥饿; 初次摄食率; 饥饿不可逆点(PNR); 生长

Abstract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Pseudogobio vaillanti,the article explored the effect of starvation stress on the initial feeding and growth,and determin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PNR)of early larvae.The changes of absorption of yolk sac,morphology,behavior,growth,survival and initial feeding rate of starved larvae were observed by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ecology,and the PNR and optimized initial feeding time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25.5±1.2)℃,the larvae was started feeding at 4-day-old and the yolk sac was completely absorbed at 5-day-old.A period of mixed nutrition was only maintained 1 day.The initial feeding rate reached 100% at 5-6 days of age.The PNR of starved larvae occurred during 8-9 days of age with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first feeding to PNR was 4-5 days as the same time of 50%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for larvae of P.vaillanti.The total length had negative growth at 9 days of age.At 6 days of age,the body weight of starved group had negative growth and relative fatness decreased continuously,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hich could be used as judgment basis for the starved larvae of P.vaillant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vae of P.vaillanti had short mixed nutrition period and weak starvation tolerance.At water temperature(25.5±1.2)°C,the artificially bred larvae of P.vaillanti could be fed at 4-day-old.The best feeding time as 5-day-old,but the latest feeding time should not exceed 7-day-old.

Keywords: Pseudogobio vaillanti; larvae; starvation; initial feeding rate; point of no return(PNR); growth

PDF (112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钟全福, 陈斌, 樊海平, 林煜, 卓玉琛, 张晶晶. 饥饿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发育、摄食及生长的影响[J]. 渔业研究, 2022, 44(5): 484-491 DOI:10.14012/j.cnki.fjsc.2022.05.007

ZHONG Quanfu, CHEN Bin, FAN Haiping, LIN Yu, ZHUO Yuchen, ZHANG Jingjing. Effects of starvation on initial feeding and growth of early Pseudogobio vaillanti larvae[J]. Journal of Fujian Fisheries, 2022, 44(5): 484-491 DOI:10.14012/j.cnki.fjsc.2022.05.007

饥饿是引起初次开口摄食期仔鱼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种属鱼类仔鱼对饥饿具有不同的耐受能力和适应性[1-3]。目前,对早期仔鱼耐受饥饿能力及饥饿不可逆点(PNR)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已经对多种淡水鱼类早期仔鱼的初次开口摄食和饥饿耐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4],避免了早期仔鱼进入饥饿状态,对提高仔鱼早期阶段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似鱼句(Pseudogobio vaillanti)属鲤科(Cyprinidae)、似鱼句属(Pseudogobio),为小型底栖性鱼类,俗称“棍子鱼”,分布于东亚大陆,在我国主要产于长江中游、闽江、北江、钱塘江、灵江、黄河和淮河等水系[5];为温带鱼类,以水生昆虫幼虫为主食,兼食硅藻、蓝藻等,是一种因肉质丰腴、味道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土著鱼类[6]。随着其自然资源量急剧减少,以及人们对自然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似鱼句鱼类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技术研发受到了重视。近年来,似鱼句在驯养繁育方面的研究工作也相继开展并取得一些成果[7-8],但研究报告仅见关于不同开口饵料对似鱼句仔鱼早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9]、繁殖特性调查[10]和耐温性研究[11]、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12]以及系统发育[13]和地理分化[14-15]等研究。目前尚未见有关饥饿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卵黄囊的消化吸收、开口摄食和生长发育等影响及PNR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报道。由于饥饿对早期仔鱼的影响极为明显,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饥饿胁迫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初次开口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并确定了饥饿仔鱼的PNR,以期为似鱼句大规模人工育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仔鱼及生物饵料

试验于2020年5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似鱼句初孵仔鱼为该基地人工催产、孵化获得的出膜时间较一致的同批次刚破膜的健康仔鱼;对照组投喂的生物饵料为经60筛网过滤后的池塘小型浮游动物,其种类主要为臂尾轮虫(Brachionus)、多枝轮虫(Polyarthra)、龟甲轮虫(Keratella)和象鼻溞(Bosmina)、裸腹溞(Moina)、溞(Daphnia)和秀体溞(Diaphanosoma)等枝角类及其幼体,其中枝角类及幼体所占比例约70%,轮虫占30%左右。

1.2 试验方法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测了饥饿胁迫对似鱼句早期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了饥饿胁迫试验组(以下简称“饥饿组”)、饥饿死亡“不可逆点”(PNR)试验组(以下简称“PNR组”)和正常投喂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容器为60 cm×50 cm×50 cm水簇箱,水位35 cm。试验用水为经72 h完全曝气的机井水,经500目筛绢网过滤后使用。试验期间水温为(25.5±1.2)℃,pH 7.3,水体适量充气增氧,维持溶解氧大于5 mg/L。

试验开始时,每个水簇箱放养600尾初孵仔鱼,饥饿组和PNR组始终不予投饵直至100%死亡;对照组在仔鱼开口的前一天开始投喂小型浮游动物,每天08:00 和17:00 各投喂1 次,每次投喂密度达10~15个/mL水体。每天吸污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并观察仔鱼行为和外部形态的变化,统计各组仔鱼死亡情况。

试验开始后,每隔24 h从饥饿组和对照组中的每个水簇箱里各随机取样10 尾仔鱼,在Leica EZ4D 双目体视显微镜下测量仔鱼全长、卵黄囊的长径和短径,ATY224 分析天平测量仔鱼体质量(称量精度为0.1 mg)。仔鱼卵黄囊体积测算参照汪帆等[16]的方法,当卵黄囊为棒槌状时,其体积按公式(1)计算;当卵黄囊吸收缩成棒状时,其体积按公式(2)计算。以仔鱼全长、体质量特定增长率(SGR)比较饥饿组和对照组的生长速率,SGR按照公式(3)、(4)[17-18]计算。仔鱼肥满度的计算参照黄真理等[19]和覃宝利等[20]的方法,求导仔鱼全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回归方程,采用相对状态指数,按照公式(5)计算仔鱼相对肥满度。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棒槌状卵黄囊体积(V,mm3)=R1 ×r12 ×π/6+R2 ×r22×π/12,式中R1r1分别是棒槌状卵黄囊膨大部长径和短径,R2r2分别是棒槌状卵黄囊狭长部长径和短径;

公式(2):棒状卵黄囊体积(V,mm3)=R×r2 ×π/12,式中Rr分别是棒状卵黄囊长径和短径;

公式(3):全长特定增长率(SGRL,%/d)=(lgL2- lgL1)/[0.434 3×(t2 - t1)]×100%,式中 L1L2分别表示发育至时间t1和t2时的全长;

公式(4):体质量特定增长率(SGRW,%/d)=(lgW2 - lgW1)/[0.434 3×(t2 - t1)]×100%,式中:W1W2分别表示发育至时间t1和t2时的体质量;

公式(5):相对肥满度(F)=(W /Lb)×100,式中WL分别为仔鱼的体质量和全长,b为仔鱼全长与体质量关系式回归得到的幂函数指数。

在PNR组中的每个水簇箱里各随机取样20 尾仔鱼,分别放入有效容积1 000 mL的烧怀中,微充气,按照10~15个/mL水体的密度投喂小型浮游动物,投喂3 h后将仔鱼取出,在Leica DM750 生物显微镜下逐尾解剖检查其摄食情况,参照韩晓磊等[21]的方法,按公式(6)计算初次摄食率,并确定饥饿仔鱼的PNR,当初次摄食率低于最高初次摄食率的1/2时,即为饥饿仔鱼的PNR,用孵化后日龄表示。初次摄食率计算公式(6):初次摄食率=(消化道内有食物的仔鱼尾数/测定仔鱼总尾数)×100%。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 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和作图处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和相关方程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饥饿仔鱼卵黄囊的吸收及生长变化

在水温(25.5±1.2)℃条件下,似鱼句仔鱼卵黄囊的吸收及生长变化情况详见表1。似鱼句初孵仔鱼全长(3.87±0.07)mm,平均体质量为(1.82±0.08)mg,卵黄囊显棒槌形,体积为(0.102 1±0.013 8)mm3,无油球,前端膨大部显椭球形,后端狭长部显长棒形。由表1可知,0~4日龄饥饿组和对照组仔鱼卵黄囊吸收基本一致,没有显著差异(P>0.05),0~1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最快,1日龄仔鱼卵黄囊体积约为初孵仔鱼的31%,显长棒形,1~3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相对较慢,至4日龄仔鱼卵黄囊约为初孵仔鱼的2.4%~2.5%;4日龄仔鱼开口后,对照组仔鱼卵黄囊在当天就已消耗吸收完,而饥饿组仔鱼卵黄囊的吸收明显慢于对照组,在5日龄还可见卵黄囊为一细棒状贴于仔鱼腹部,体积约为(0.000 9±0.000 2)mm3,至6日龄才消耗殆尽,说明饥饿胁迫延缓了似鱼句早期仔鱼对卵黄囊的消耗吸收。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卵黄囊体积(V)和日龄(t)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仔鱼对卵黄囊的吸收利用符合三项式:V=-0.005t3+0.040t2-0.101t+0.101(R2=0.995)。

表1   饥饿仔鱼的生长及卵黄囊的吸收情况

Tab.1  Growth of larvae,the absorption of yolk sac of P.vaillanti in unfed group

日龄/d
Days after
hatching
饥饿组 Unfed group对照组 Control group
全长/mm
Total length
体质量/mg
Body mass
卵黄囊体积/mm3
Volume of
yolk-sac
全长/mm
Total length
体质量/mg
Body mass
卵黄囊体积/mm3
Volume of
yolk-sac
03.87±0.071.82±0.080.102 1±0.013 83.87±0.071.82±0.080.101 3±0.011 9
14.48±0.211.88±0.080.031 7±0.006 74.48±0.121.86±0.090.031 9±0.007 7
24.61±0.061.96±0.110.021 4±0.001 34.63±0.091.98±0.130.021 6±0.001 5
34.98±0.082.01±0.130.014 8±0.002 94.97±0.082.00±0.130.014 4±0.003 0
45.11±0.152.10±0.100.002 6±0.000 25.12±0.162.09±0.120.002 4±0.000 3
55.14±0.152.11±0.110.000 9±0.000 25.32±0.302.43±0.28*-
65.16±0.181.81±0.17-5.67±0.35*3.81±0.63*-
75.21±0.191.76±0.12-6.15±0.39*4.41±0.11*-
85.26±0.191.71±0.12-6.65±0.42*4.71±0.21*-
95.22±0.241.64±0.09-7.23±0.25*5.19±0.12*-
105.21±0.291.60±0.11-7.79±0.38*6.07±0.41*-
115.17±0.141.54±0.13-8.46±0.56*7.52±0.32*-
125.15±0.241.42±0.13-9.14±0.58*10.08±0.62*-
13---9.89±0.54*12.92±0.83*-

注:*表示饥饿组仔鱼和对照组仔鱼间差异显著(P<0.05),下图同;“-”表示仔鱼死亡或卵黄囊消失,不作测量。

No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nf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 0.05),the same as below;“-” meant the death of larvae or the disappearance of yolk sac,which was not measured.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仔鱼在4日龄开口前完全依靠卵黄囊营养,与对照组相比,0~4日龄饥饿组仔鱼全长和体质量增长与对照组一致,没有显著差异(P>0.05),5日龄饥饿组仔鱼全长略低于对照组,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6日龄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日龄卵黄囊消失后,仔鱼全长还能缓慢增长,8日龄达到最大值(5.26±0.19)mm,9~12日龄出现明显萎缩;而5日龄后饥饿组仔鱼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饥饿组仔鱼体质量在5日龄达到最大值(2.11±0.11)mg,之后不断下降,出现负增长。

对照组仔鱼发育正常,集群在底层游动,活力强,仔鱼开口摄食后全长和体质量均明显增长,经回归分析得知,仔鱼体质量(W)与全长(L)呈幂函数关系,其回归方程为W=0.052 L2.340(R2=0.900),其幂函数指数b<2.5,表明似鱼句早期仔鱼的生长属于非均匀生长类型[17]

在似鱼句仔鱼全长、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图1图2)方面,0~4日龄饥饿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5日龄后饥饿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饥饿组体质量特定增长率从6日龄起出现负增长,全长特定增长率从9日龄起出现负增长。

图1

图1   饥饿组与对照组仔鱼全长特定增长率

Fig.1   Specific growth rate on total length of P.vaillanti larvae in unf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图2

图2   饥饿组与对照组仔鱼体质量特定增长率

Fig.2   Specific growth rate on body mass of P.vaillanti larvae in unf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2 饥饿仔鱼的形态、行为和死亡情况

饥饿组与对照组相比,0~5日龄仔鱼的形态和行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6日龄后出现明显差别,饥饿仔鱼生长停滞,头大体瘦,眼睛明显突出,活动能力下降,分散静卧于水底,但在PNR期未出现“胸角”现象。

图3可见,饥饿组仔鱼的相对肥满度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0~5日龄仔鱼相对肥满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5日龄后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6日龄后低于0.04,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仔鱼相对肥满度在5~6日龄迅速上升,在6~10日龄期间逐步下降,但均高于0.05,极显著高于饥饿组(P<0.01),11日龄后又逐步回升。

图3

图3   饥饿组与对照组仔鱼相对肥满度变化

Fig.3   The relative fatness of P.vaillanti larvae in unf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图4可见,0~4日龄饥饿组仔鱼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5日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6日龄后迅速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至10日龄累计死亡率达到(81.41±0.74)%,而对照组为(19.50±1.16)%,至13日龄饥饿组仔鱼累计死亡率达到100%,而对照组仅为(22.62±1.05)%。饥饿组仔鱼50%的累计死亡率出现时间为8~9日龄间,而同期对照组的仔鱼累计死亡率低于18%。

图4

图4   饥饿仔鱼的累计死亡率

Fig.4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of P.vaillanti larvae in unfed group


2.3 初次摄食率及饥饿死亡“不可逆点”(PNR)的确定

似鱼句饥饿仔鱼初次摄食率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似鱼句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仅(23.33±2.89)%,4~5日龄为混合营养期,5、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100%,PNR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7日龄开始下降,9日龄下降到最高初次摄食率的一半以上,仅(33.33±2.89)%,11日龄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下降为0%,已丧失了开口摄食的能力,随后PNR组仔鱼于13日龄全部死亡。由此可确定在水温(25.5±1.2)℃条件下,似鱼句仔鱼的PNR为8~9日龄,仔鱼从开口摄食到PNR的时间仅4~5 d,其初次投喂最佳时间为5日龄。

图5

图5   似 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

Fig.5   Initial feeding rate of P.vaillanti larvae in unfed group


3 讨论

3.1 似鱼句仔鱼的不同营养期与PNR

卵黄囊是早期仔鱼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22],似鱼句仔鱼属于混合营养类型,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后,在其体内仍可见卵黄囊残余,5日龄时卵黄囊消耗殆尽,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其卵黄囊的吸收与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仔鱼[23]、鸭绿江水系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仔鱼[24]、稀有鱼句鲫(GobiocyPris rarus)仔鱼[25]、雅罗鱼(Leuciscus merzbacheri)仔鱼[26]和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27]基本相似,混合营养期仅1 d时间。参照单秀娟等[28]及秦志清[29]提出的早期仔鱼相对混合营养期参数基准△R(△R为仔鱼开口摄食到卵黄囊完全吸收的时长与仔鱼孵化出膜后到开口摄食的时长的比值),当△R≥1,仔鱼相对混合营养期较长,开口摄食较快,不易受饥饿胁迫;当1>△R>0.1,相对混合营养期较短,容易遭受饥饿胁迫;当0<△R≤0.1,相对混合营养期极短,极易受饥饿胁迫。在水温(25.5±1.2)℃时,似鱼句早期仔鱼的△R为1/3(1>△R>0.1),属于混合营养期相对较短、容易遭受到饥饿威胁的鱼类。

大多数鱼类在早期仔鱼期均存在一个饥饿不可逆点(PNR),其是衡量早期仔鱼耐受饥饿能力的一个指标,不同种属的鱼类仔鱼进入PNR的时间长短也不完全相同[28,30]。本试验中,似鱼句4日龄仔鱼初次开口的初次摄食率平均为23.33%,5、6日龄初次摄食率迅速达最高值100%,最高初次摄食率持续时间2 d,这与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仔鱼[31]最高初次摄食率100%持续2 d的结果相似。早期仔鱼从开口摄食到达PNR的时间是其建立外源性营养的关键阶段,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5±1.2)℃下,似鱼句早期仔鱼耐受饥饿不可逆点发生在孵化后8~9日龄,初次开口摄食到PNR的时间为4~5 d。从仔鱼初次开口摄食到达PNR的时间长短比较,似鱼句仔鱼与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仔鱼[32](25℃~29℃,从开口摄食到PNR的时间为4~5 d)相接近,略短于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仔鱼[33](20℃,5~6 d)、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仔鱼[30](23℃,5~6 d)和泥鳅(Missg urnus arguillicaudatus)仔鱼[34](25℃~27℃,6.1~6.2 d),但长于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仔鱼[35](25℃~27℃,3 d)和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仔鱼[36](22℃~24℃,2.5~3.0 d),说明似鱼句仔鱼具有相对较强的摄食能力,但在饥饿胁迫下,其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水温25℃左右,人工繁育似鱼句仔鱼投喂开口饵料的最佳时间为孵化后的第6天(5日龄)左右,以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

3.2 饥饿胁迫对似鱼句早期仔鱼生长、形态及存活的影响

饥饿使早期仔鱼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卵黄囊耗尽时,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便进入了饥饿期,不同种类仔鱼对饥饿胁迫的适应性特征不同[3,37]。本试验中,似鱼句饥饿仔鱼在初次开口摄食期体质量和全长特定增长率急剧下降,卵黄囊消耗吸收减缓,饥饿仔鱼在卵黄囊耗尽时(5日龄)体质量出现负增长,全长在到达PNR点时也出现负增长。这与鸭绿江水系唇鱼骨仔鱼[25]、美洲西鲱仔鱼[27]等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了似鱼句仔鱼面临饥饿胁迫条件下也存在这种适应性的生态对策。

饥饿仔鱼发育受阻,某些体态特征也会随着饥饿程度发生改变,反映了仔鱼的饥饿程度或营养状况,因而可采用体形特征变化作为判断饥饿仔鱼的指标[38]。如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饥饿仔鱼外形萎缩、脑顶下凹[39];黑莓鲈(Pomoxis nigromacufatus)[29]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40]饥饿仔鱼在PNR期“胸角”明显;处于PNR期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仔鱼腹部萎缩呈弧形,体长/体高>5.0,显著大于投喂组仔鱼(体长/体高<4.5)[41];黄鳝(Monopterus albus)饥饿仔鱼PNR期肥满度<0.062 5,极显著小于健康仔鱼(肥满度>0.075 8)(P<0.01)[42]。本试验中,似鱼句早期仔鱼在饥饿胁迫下也表现出了一系列明显的因饥饿所导致的外部形态特征的改变,头大体瘦、眼球外凸明显,但与泥鳅[34]、食蚊鱼[41]饥饿仔鱼一样,在PNR期并未出现特殊饥饿体征“胸角”。本试验发现饥饿胁迫试验组仔鱼PNR期的相对肥满度与正常投喂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仔鱼相对肥满度>0.05,而饥饿胁迫试验组仔鱼相对肥满度<0.04。因此,可将相对肥满度作为判断似鱼句仔鱼饥饿程度的指标。

饥饿是导致早期仔鱼存活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饥饿一旦超出了仔鱼的耐受限度,便无法继续存活[36]。在水温(25.5±1.2)℃下,饥饿2 d的似鱼句仔鱼累计死亡率显著上升,8~9日龄累计死亡率达到50%,与仔鱼的PNR时间点(8~9日龄)出现在同一天,这与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仔鱼的研究结果相似,意味着在此时间点之前,饥饿仔鱼若能开口摄食而获得外源性营养,则尚有较大的恢复可能[43],也进一步提示了在苗种培育生产中应尽早让仔鱼开口摄食,获得较高的仔鱼开口摄食率,建立外源性营养,是提高仔鱼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4 结论

在水温(25.5±1.2)℃条件下,似鱼句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仅1 d,PNR发生在8~9日龄,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差,进入PNR期的饥饿仔鱼相对肥满度极显著低于正常仔鱼,可将其作为判别似鱼句饥饿仔鱼的重要依据;人工繁育的似鱼句仔鱼可在4日龄开始投喂,初次投喂最佳时间为5日龄,但初次投喂最迟不宜超过7日龄。

参考文献

殷名称.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

[J]. 水产学报, 1991, 15(4):348-358.

[本文引用: 1]

隗黎丽.

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J]. 饲料工业, 2009, 30(20):56-57.

[本文引用: 1]

郑宗林, 黄朝芳, 彭银宏.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J]. 江西水产科技, 2001(4):14-17.

[本文引用: 2]

杨西伟, 徐钢春, 徐跑.

淡水鱼仔鱼开口摄食及其饵料的研究进展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 14(22):45-48.

[本文引用: 1]

伍献文, 林人端, 陈景星, . 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512-516.

[本文引用: 1]

谢从新, 刘齐德.

似鱼句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86, 5(1):73-82.

[本文引用: 1]

高文轩.

顺昌:水产优质良种“似鱼句”人工繁育试验喜获成功

[J]. 渔业致富指南, 2018(20):9.

[本文引用: 1]

钟全福, 叶小军, 樊海平, . 一种提高似鱼句亲鱼催产率的装置:206821715U[P]. 2018-01-02.

[本文引用: 1]

陈斌, 钟全福, 樊海平, .

4种开口饵料对似鱼句仔鱼早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7):186-190.

[本文引用: 1]

黄永春, 谢湘筠, 涂晨凌, .

汀江似鱼句(Pseudogobio vaillanti)生态环境和繁殖特性的调查

[J]. 渔业研究, 2017, 39(2):127-131.

[本文引用: 1]

2014—2015年对宣成到官庄境内似鉤生活的汀江河段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結果表 明该江段水温、溶解氧和pH分別在17.2~28.5℃、7.03~8.63 mg/L 和 6.75~6.83之间变化;似鉤喜欢栖息多砾石或沙石的环境,一般隐蔽在石缝里。汀江似鉤每年4—7月为繁殖期,产卵盛期为5—6月;性成熟年龄为1~2龄,体重在8.1~56.3 g之间;雌鱼怀卵量为213~550 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0~120粒/g?体重,成熟系数为1.07%~8.37%,雄鱼成熟系数为0.41%~4.85%; 产沉性卵,深黄色,卵径为 (0.762±0.015) mm。产卵场水深约1.5~2.5m,溶解氧为7.85~8.41 mg/L,水温为18.6~26.7℃,pH在6.8~7.2之间,底质以沙砾为主。

黄永春, 肖书杰, 谢湘筠, .

似鱼句耐温性及温度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的研究

[J]. 渔业现代化, 2015, 42(5):13-17.

[本文引用: 1]

胡霭臻, 郑善坚.

蛇鱼句与似鱼句肌肉氨基酸含量测定及营养分析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4):647-649.

[本文引用: 1]

俞利荣, 乐佩琦.

似鱼句类鱼类的系统发育研究(鲤形目:鲤科)

[J]. 动物分类学报, 1996, 21(2):244-255.

[本文引用: 1]

张敏莹, 杨秀平, 刘焕章.

似鱼句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及种的划分问题

[J].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27(3):314-317.

[本文引用: 1]

夏曦中. 吻鱼句属和似鱼句属鱼类物种分化的比较[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5:14-15.

[本文引用: 1]

汪帆, 杨瑞斌, 樊启学.

东方高原鳅的胚胎与胚后发育观察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7, 36(6):89-98.

[本文引用: 1]

初庆柱, 陈刚, 吴灶和, .

池养条件下军曹鱼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和摄食

[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8(1):29-34.

[本文引用: 2]

钟全福, 樊海平, 薛凌展, .

大刺鳅仔、稚鱼的生长及摄食节律

[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0, 40(2):28-34.

[本文引用: 1]

黄真理, 常剑波.

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中的分形特征

[J].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23(4):330-336.

[本文引用: 1]

覃宝利, 王宣朋, 单金峰, .

苏北池塘养殖大鳞鲃的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拟合

[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32(5):105-111.

[本文引用: 1]

韩晓磊, 梁廷明, 薛凯, .

河川沙塘鳢胚后发育及仔鱼饥饿试验研究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10):314-317.

[本文引用: 1]

郑怀平.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营养与摄食

[J]. 盐城工学院学报, 1999, 12(3):63-66.

[本文引用: 1]

张邦杰, 莫介化, 李本旺, .

线纹尖塘鳢仔幼鱼的生长发育与池塘育苗研究

[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7(1):27-33.

[本文引用: 1]

骆小年, 李军, 刘刚, .

鸭绿江水系唇鱼骨胚胎发育、仔鱼饥饿及其不可逆点

[J].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18(6):1278-1285.

[本文引用: 1]

王剑伟, 乔晔, 陶玉岭.

稀有鱼句鲫仔鱼的摄食和耐饥饿能力

[J].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23(6):648-654.

[本文引用: 2]

宋明波, 胡江伟, 李晓东, .

准噶尔雅罗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J]. 渔业研究, 2021, 43(5):472-479.

DOI      [本文引用: 1]

为了更好地救护和增殖中国特有易危物种准噶尔雅罗鱼,在水温(21.0±1.5)℃条件下,利用人工采卵授精法获得准噶尔雅罗鱼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仔鱼不可逆点(PNR),研究投饵对仔鱼的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准噶尔雅罗鱼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开始营外源性营养,仔鱼卵黄囊于5日龄已基本被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仅维持2 d,属于易遭受饥饿胁迫鱼类;2)初次摄食率为36.0%,初次摄食率最高在7日龄,可达96.6%,PNR出现在仔鱼孵化后的9~10日龄,3日龄后饥饿组对仔鱼卵黄囊的吸收速度影响极显著(P<0.01)。仔鱼具有摄食能力仅6~7 d,在到达PNR后3 d左右饥饿组即全部死亡,其耐受饥饿能力较差;3)在饥饿胁迫条件下的仔鱼对卵黄囊的吸收进程慢于正常对照组仔鱼,5日龄后饥饿对仔鱼体长影响显著(P<0.05),饥饿组仔鱼6日龄生长发育出现负增长,7日龄开始出现脊索弯曲、腹部凹陷、胸角,集群性、初次摄食力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并且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由饥饿导致的形态和行为学特征。

高小强, 洪磊, 刘志峰, .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J]. 水产学报, 2015, 39(3):392-400.

[本文引用: 2]

单秀娟, 窦硕增.

饥饿胁迫条件下黑鱼免(Miichthys miiuy)仔鱼的生长与存活过程研究

[J]. 海洋与湖沼, 2008, 39(1):14-23.

[本文引用: 2]

秦志清.

黑莓鲈(Pomoxis nigromacufatus)仔鱼饥饿试验及PNR的确定

[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12):1167-1173.

[本文引用: 2]

王茂元.

斑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5(4):99-103.

[本文引用: 2]

张建明.

齐口裂腹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

[J]. 水产科学, 2020, 39(4):532-538.

[本文引用: 1]

顾若波, 徐钢春, 闻海波, .

温度与花鱼骨仔鱼饥饿耐受力的关系

[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6, 26(6):66-68.

[本文引用: 1]

宋勇, 江志香, 马卓勋, .

叶尔羌高原鳅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J]. 水生态学杂志, 2019, 40(2):102-107.

[本文引用: 1]

苏应兵, 杨代勤.

水温对泥鳅仔鱼饥饿耐受力的影响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10, 7(4):38-40,127-128.

[本文引用: 2]

叶忠平, 吕业坚, 林岗.

细鳞斜颌鲴仔鱼饥饿试验与不可逆点的确定

[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4):536-539.

[本文引用: 1]

彭志兰, 柳敏海, 罗海忠, .

条石鲷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J]. 水产科学, 2010, 29(3):152-155.

[本文引用: 2]

宋昭彬, 何学福.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

[J]. 动物学杂志, 1998, 33(1):49-53.

[本文引用: 1]

朱艺峰, 林霞, 吴望星, .

周期性饥饿下花鲈的形态变化与饥饿状态的相对判别分析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6, 13(1):45-51.

[本文引用: 1]

宋昭彬, 何学福.

饥饿状态下南方鲇仔鱼的形态和行为变化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23(4):97-101.

[本文引用: 1]

王川, 金丽, 刘晓蕾, .

延迟首次投喂对胭脂鱼仔鱼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水产学报, 2013, 37(11):1706-1715.

[本文引用: 1]

陈国柱, 林小涛, 许忠能, .

饥饿对食蚊鱼仔鱼摄食、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J]. 水生生物学报, 2008, 32(3):314-321.

[本文引用: 2]

段国庆, 江河, 胡王, .

黄鳝仔鱼饥饿试验与不可逆点的确定

[J].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44(6):1036-1040.

[本文引用: 1]

李强, 李孟均, 周传江, .

饥饿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仔鱼摄食、生长的影响

[J]. 淡水渔业, 2009, 39(5):32-37.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