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论文与报告
    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秋季灯光敷网渔获率及物种多样性
    王雪华 李海 李渊 王良明 林龙山
    2021, 43(5):  443-450.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1
    摘要 ( )   PDF (5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8年8月23日—9月26日4艘灯光敷网渔船开展大面调查的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秋季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共鉴定游泳动物种类45种,分隶于9目21科37属。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2种、辐鳍鱼纲6目17科31属39种、头足纲1目2科4属4种。所有站位的平均渔获率为1 126.64 kg/h、41 727.11 ind/h。调查中鱼类占较大优势,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及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3 154.11和2 525.95,这可能与该生产区域历史上为日本鲭和远东拟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区域有关。该海域秋季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70,范围为0.00~1.74;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为0.36,范围为0.00~1.08;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48,范围为0.00~0.97。其优势种明显,但种类组成较为单一,多样性水平较低,这原因可能是因为大洋海区种类较少,种间竞争小,互相间生态位挤占程度较低。多样性水平基本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调查海域的北部区域为经济鱼种的渔场,因此多样性水平偏低。
    基于COI和16S rRNA基因片段鉴定厦门海域的仔稚鱼
    徐春燕 庄之栋 马超 刘勇 沈长春 蔡建堤 谢少卿
    2021, 43(5):  451-460.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2
    摘要 ( )   PDF (33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I(COI)基因和16S rRNA基因片段对采集于厦门海域的仔稚鱼样品进行种类鉴定,探究其在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获得64条COI基因序列和74条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比对,COI基因将仔稚鱼样品鉴定为26个种类,其中19个种类鉴定到种、6个鉴定到属、1个种类仅鉴定到科;16S rRNA基因将仔稚鱼样品鉴定为29个种类,其中23个种类鉴定到种、6个鉴定到属。COI基因的平均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 5,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197 6,16S rRNA基因的平均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 3,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089 2,COI和16S rRNA基因的平均种间遗传距离都为平均种内遗传距离的10倍以上,两者都可以进行有效的仔稚鱼种类鉴定。在基于COI和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所有物种都分别单独聚为一支,同一个种类的不同个体都能聚在同一个分支,这些物种均能得到有效区分。以上结果表明,COI和16S rRNA基因均可以实现仔稚鱼的种类鉴定,两种基因结合使用可以提高仔稚鱼种类鉴定的准确性。
    一株史氏鲟源腐生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组分析
    周华书
    2021, 43(5):  461-471.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3
    摘要 ( )   PDF (23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周宁县某养殖场史氏鲟病灶样品中分离出1株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JY08,为了进一步研究其进化地位、耐药机制和潜在致病因子,采用形态学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JY08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腐生葡萄球菌的相似度最高,为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JY08与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亚种(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ubsp. saprophyticus ATCC 15305)聚为一支,结合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腐生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Y08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林可霉素类等大类中的17种药物具有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等11种药物敏感;对多粘菌素B和呋喃唑酮2种药物中度敏感。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Y08携带了10大类103个抗生素耐药基因和61种毒力因子123个相关毒力基因。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估该菌株潜在的具有感染能力的遗传特征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为该菌可能引起的疾病防控提供科学资料。
    准噶尔雅罗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宋明波 胡江伟 李晓东 王雪 贺疆滔 时春明 王松 牛建功
    2021, 43(5):  472-479.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4
    摘要 ( )   PDF (2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救护和增殖中国特有易危物种准噶尔雅罗鱼,在水温(21.0±1.5)℃条件下,利用人工采卵授精法获得准噶尔雅罗鱼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仔鱼不可逆点(PNR),研究投饵对仔鱼的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准噶尔雅罗鱼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开始营外源性营养,仔鱼卵黄囊于5日龄已基本被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仅维持2 d,属于易遭受饥饿胁迫鱼类;2)初次摄食率为36.0%,初次摄食率最高在7日龄,可达96.6%,PNR出现在仔鱼孵化后的9~10日龄,3日龄后饥饿组对仔鱼卵黄囊的吸收速度影响极显著(P<0.01)。仔鱼具有摄食能力仅6~7 d,在到达PNR后3 d左右饥饿组即全部死亡,其耐受饥饿能力较差;3)在饥饿胁迫条件下的仔鱼对卵黄囊的吸收进程慢于正常对照组仔鱼,5日龄后饥饿对仔鱼体长影响显著(P<0.05),饥饿组仔鱼6日龄生长发育出现负增长,7日龄开始出现脊索弯曲、腹部凹陷、胸角,集群性、初次摄食力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并且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由饥饿导致的形态和行为学特征。
    膨腹海马温度耐受性及不同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罗辉玉 祁剑飞 郑乐云 吴水清 林金波 陈欣欣 黄枫淇 王庆
    2021, 43(5):  480-486.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5
    摘要 ( )   PDF (17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的温度耐受力,设置初始水温为16℃、以1℃/d 的速度升温或降温实验分别胁迫三种不同大小规格的膨腹海马,进行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比较。结果表明:小规格、中规格、大规格膨腹海马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26.2℃、26.7℃、28.2℃,半致死低温分别为4.9℃、3.9℃、3.1℃;极限最高温分别为26.9℃、27.2℃、28.7℃,极限最低温为3.2℃、2.8℃、2.0℃;耐温幅度分别为23.7℃、24.4℃、26.7℃。设置10℃、13℃、16℃、19℃、22℃共5个温度梯度,对膨腹海马进行为期84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6℃组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2.22%和1.84%,显著高于10℃组、13℃组和22℃组;19℃组的特定生长率与16℃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存活率仅为63.33%,综合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2项指标,得出膨腹海马的最适养殖温度为16℃。
    淀粉种类对草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李阳 武红伟
    2021, 43(5):  487-493.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6
    摘要 ( )   PDF (30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草鱼鱼糜流变学特性、草鱼鱼糜凝胶特性等,研究不同种类淀粉的添加对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种类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醋酸酯淀粉)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草鱼鱼糜的保水性和凝胶品质,包括硬度、凝胶强度、胶着性以及咀嚼性;流变学结果也表明,适量添加淀粉能有效促进草鱼鱼糜凝胶的形成。其中,添加醋酸脂淀粉对草鱼鱼糜的凝胶特性影响最大,使得草鱼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和白度均达到最大值。因此,添加醋酸酯淀粉可以显著改善草鱼鱼糜流变及凝胶特性,有助于淡水鱼高值化利用与产业化升级。
    三种生物保鲜剂结合冷藏对菊黄东方鲀的保鲜效果
    邱楚雯 施永海 刘智禹 袁新程 王韩信
    2021, 43(5):  494-501.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7
    摘要 ( )   PDF (26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生物保鲜剂对菊黄东方鲀品质的影响,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及汁液流失率为指标,探讨在4℃贮藏条件下,不同生物保鲜剂(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以及溶菌酶)处理对菊黄东方鲀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10 d时,0.5%浓度茶多酚组的菌落总数为4.71 lg(CFU/g),TVB-N值为12.82 mg/100 g,汁液流失率为6.12%。在贮藏15 d时,0.2%浓度乳酸链球菌菌落总数仅为4.44 lg(CFU/g),TVB-N值为13.16 mg/100 g,汁液流失率为6.91%。在贮藏10 d时,0.3%浓度溶菌酶组的菌落总数为4.68 lg(CFU/g),TVB-N值为13.25 mg/100 g,汁液流失率为4.47%。空白组在贮藏10 d时的菌落总数达到5.52 lg(CFU/g),显著高于其他保鲜剂处理组(P<0.05)。空白组汁液流失率显著低于保鲜剂组。结论:0.5%茶多酚、0.2%乳酸链球菌素及0.3%溶菌酶均对菊黄东方鲀的保鲜效果最佳。
    添加茶提取物的相变蓄冷剂对水产品等在-5℃~-1℃保鲜温度区间的充冷放冷特性研究
    张婧婧 吴彩焱 李金贵 高超燎 王茵
    2021, 43(5):  502-508.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8
    摘要 ( )   PDF (18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可用于水产品保鲜的相变蓄冷剂在-5℃~-1℃温度区间的蓄冷特性,以及茶提取物对相变蓄冷剂特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氯化钠、氯化钾、甘氨酸、丙三醇等蓄冷剂材料,结合茶多酚和茶叶粉,制备了一系列相变蓄冷剂,并以冷效系数(Cec)为指标,结合其充冷放冷过程的相态变化情况,比较各相变蓄冷剂的充冷放冷特性及茶提取物对相变蓄冷剂充冷放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和无机复合体系的相变蓄冷剂的充冷放冷特性优于纯有机物水液体系或纯无机水液体系的相变蓄冷剂;添加茶多酚、茶叶粉等茶提取物可提高相变蓄冷剂的充冷放冷特性;综合考虑冷效系数(Cec)和步冷与充冷放冷过程表象分析结果,相变蓄冷剂配方G2效果相对较好,适合在水产品保鲜中应用。
    基于生态足迹的我国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李红艳 王颖 刘天红 姜晓东 孙元芹 陈璐 郑永允
    2021, 43(5):  509-516.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09
    摘要 ( )   PDF (2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洋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通过对我国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的测度,对我国2006—2019年海洋水产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呈先不断升高后略有下降趋势,生态承载力呈不断下降趋势,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由于近年来增殖放流、捕捞“双控”等措施初见成效,我国海洋水产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程度有所缓和,但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最后,就如何促进我国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提高海洋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近海捕捞渔船管理组织化与实施限额捕捞制度探析
    岳冬冬 刘勤 王茜 沈映君
    2021, 43(5):  517-522.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10
    摘要 ( )   PDF (1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可捕量制度是渔业资源管理的产出控制措施,提高近海渔船管理组织化水平有助于推进我国实施限额捕捞制度。目前,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5省已开展限额捕捞试点工作,从国际渔业资源管理的实践来看,提高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化水平是承接和参与限额捕捞制度的基础。温州市通过创新“合作社+渔船”管理模式,构建了“捕捞+加工+运输”的海上生产链条,保证了单鱼种丁香鱼限额捕捞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笔者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近海捕捞渔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包括县级渔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有限、乡镇政府参与管理的代理权限不足、村委会参与管理的动力不足。为促进限额捕捞制度深入实施,本文提出推广应用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化的“福州模式”、做好限额捕捞试点工作与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创新的衔接、开展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研究等对策建议,旨在服务近海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地方级智慧海洋建设中的技术架构和系统设计
    鲍广扩
    2021, 43(5):  523-528.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11
    摘要 ( )   PDF (16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海洋信息化的发展概况,其中智慧海洋是我国海洋信息化最新发展的成果;其次,简单介绍了国家级智慧海洋和地方级智慧海洋的联系,重点描述了地方级智慧海洋的技术架构:物理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及其作用、采用的技术和工作原理,四者互联互通,构成有机统一体;最后,通过三个应用层子系统的举例,展示了地方级智慧海洋对地方海域资源管理、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综述与其他
    环状RNA特征与功能及在水产中的研究进展
    李斌 闫润堃 刘晓林 李悦 孟沛艺 黄勇
    2021, 43(5):  529-538.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12
    摘要 ( )   PDF (33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状RNA(Circular RNAs, circRNAs) 是一类不同于线性RNA的新型RNA分子,其5′与3′端首尾相连,通过反向剪接形成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分子。circRNAs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与生命过程息息相关。circRNAs具有结构稳定、不易被核酸外切酶降解、表达量丰富、高度保守以及在不同组织及其不同发育阶段具有表达特异性等特征,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以及各种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RNAs被鉴定,且其功能研究已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circRNAs在水产中的研究仅有少量的报道。本文综述了circRNA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功能及其在水产研究中的进展,有助于将来开展circRNAs对水产生物相关经济性状的调控作用研究,为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河豚毒素的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纯纯 乔琨 陈贝 许旻 黄鹭强 刘智禹
    2021, 43(5):  539-548.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5.013
    摘要 ( )   PDF (1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生物碱,稳定性强、亲水性强。河豚毒素来源尚未明确,但相关证据表明河豚毒素可能产生于外界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河豚毒素拥有特异阻断神经的功能,因此人们极为关注河豚毒素在临床与神经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河豚毒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基于河豚毒素的富集、耐受特点可开发解毒试剂,另一方面,河豚毒素作为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可研发神经性治疗新药物。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河豚毒素的富集、耐受机制,改善和丰富应用等。本文概括了河豚毒素的理化性质、来源、富集和耐受等内容, 以及河豚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完善河豚毒素研究体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