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26
    论文与报告
    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
    卢飞 宫红平 张红
    2021, 43(2):  111-12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1
    摘要 ( )   PDF (27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构建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中国29个省份2009—2018年的休闲渔业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运用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GE1)及对数离差均值(GE0)全面衡量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中游的省份区域差异程度较大,而处于两端的省份区域差异程度相对较小,且区域差异总体上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最大的是中部地区,西部次之,东部最小,呈现倒“U”型特征。2015年以后,三大区域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呈现明显的分化格局,东中西部区域内差异是影响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舟山近岸海域春秋季鱼类幼鱼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
    刘坤 俞存根 于南京 张佩怡 蒋巧丽 牛威震
    2021, 43(2):  121-13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2
    摘要 ( )   PDF (25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平均拥挤度及种间相遇机率对采集的鱼类物种进行计测分析,重点关注主要鱼类(IRI>100)的幼鱼占比情况,并依据渔业资源密度对调查海域渔业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春季主要鱼类有11种,其中优势种为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3种;秋季主要鱼类7种,优势种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1种,表明禁渔期结束后高强度的捕捞努力量短期内对渔业资源消耗较大。春秋季渔业资源量及幼鱼比例存在差异,秋季渔业资源量较高,而幼鱼比例较低,伏季休渔短期暂养的养护作用明显。平均拥挤度及种间相遇机率计测结果一致,均表明了群落优势度较高的物种的分布密集度和物种关联度也较高,种群集聚明显。研究认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海洋捕捞业可持发展中优先考虑保护幼鱼资源,以促进渔业增产,修复沿岸渔场。

    海南岛近岸春秋季游泳动物多样性分析
    张羽翔 刘维 赵海龙 吴程宏 陈敏
    2021, 43(2):  133-14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3
    摘要 ( )   PDF (3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7年4月和9月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215种,隶属于23目97科153属,春季和秋季的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751.61 kg/km2和1 426.03 kg/km2。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3.44和3.63;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为4.38和5.29;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0.68和0.69,生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优势种有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口虾蛄(Squilla oratoria)和银光梭子蟹(Portunus argentatus)。春季优势种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状态,秋季主要种类中经济种类比例有所提高。根据ABC曲线和W值结果显示,游泳动物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

    建溪建瓯丰乐至水西桥段淡水贝类调查
    邹丽珍 崔利峰 蒋奕雄 高山 何美峰
    2021, 43(2):  143-15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4
    摘要 ( )   PDF (29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8年1月至12月对建溪建瓯丰乐段至水西桥段淡水贝类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共获得淡水贝类24种,隶属于8科13属,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 Reeve)、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Heude)、耳河螺(Rivularia auriculata Marten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和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 Benson),5种优势种,壳长与湿重幂指数方程表明这些优势种类均为负异速生长;淡水贝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59?4.47) ind/m2和(5.219?3.623) g/m2,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整体与坝头距离呈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和生物量在各站位间差异显著(P<0.05),密度在季节分布上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量在季节分布上差异显著(P<0.05);群落多样性较低,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着季节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上溪口站位发现外来物种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与其他江河流域如赣江、钱塘江干流、淮河干流等相比,调查区域淡水贝类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低,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淡水贝类资源及栖息地保护,同时加强外来物种福寿螺的动态监测及防控。
    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笼目海带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陈书秀 孙娟 李霞 赵楠 史良 李晓捷
    2021, 43(2):  153-159.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5
    摘要 ( )   PDF (26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测了笼目海带(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 Miyabe)配子体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及光照周期均对笼目海带配子体的发育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果表明:1)在光照强度条件不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过4周的发育,5~80 μmol·m-2s-1条件下大部分配子体进入了生殖生长状态,发育率为60%~80%,其中20~40 μmol·m-2s-1光照强度条件下生殖生长明显快于其他组。2)在光周期不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培养第12~25天时,20L∶4D条件下发育率为6.68%~69.87%,发育率与16L∶8D实验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其余组。培养第32 天,光照时间最长的处理组即20L∶4D的发育率(74.54%)最高,且孢子体细胞列数最多。本研究为笼目海带配子体规模化扩增及育苗提供了数据参考。
    遮光条件对水泥池养殖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戴杨鑫 戴瑜来 王宇希 黄辉 冯晓宇
    2021, 43(2):  160-16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6
    摘要 ( )   PDF (26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水泥池养殖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遮光条件和自然光照条件2种模式下罗非鱼的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变化情况。实验设置以13 mm厚度的红色建筑模板覆盖的水泥养殖池作为遮光条件的实验组,以不使用模板覆盖的水泥养殖池作为自然光照条件的对照组,每组共设置3个重复,共使用6个水泥养殖池。实验期间使用70 cm直径的纳米圆盘底增氧方式增氧,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持续对水体温度(Wt)、溶氧(DO)进行监测,每周采样测定水体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和叶绿素a(Chl-a)等含量。实验中使用商品配合饲料对罗非鱼进行投喂,记录配合饲料的总使用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罗非鱼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为期56 d的实验时间内,遮光条件和自然光照条件对罗非鱼的成活率、生长指标、饲料系数等均无显著影响,而光照条件显著影响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对水温、叶绿素a含量和高锰酸钾指数的影响尤为显著。因而在遮光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罗非鱼养殖更需要注意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而以异养细菌为主的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因其具有细菌群落稳定、不会引起水体中pH的变化、且不受光照条件的限制等优势,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主养罗非鱼鱼菜共生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高攀 李晓东 翟旭亮 胡建勇 张人铭 刘晶 陈韩飞 热比古丽·沙吾提 林红喜
    2021, 43(2):  167-174.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7
    摘要 ( )   PDF (13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水质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共生原理的鱼菜共生技术,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开展为期126 d的“罗非鱼-水蕹菜”共生调控池塘水质试验。结果表明:在共生模式下,养殖池塘水体pH值、总磷(TP)、硝酸盐氮(NO3--N)含量下降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升势趋缓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共生模式分别将氮、磷的利用率提高了13.5%和6.4%,显著降低了池塘排污系数(P<0.05),将尾水中总氮、总磷含量由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提升为一级。

    九龙江-厦门湾氮磷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与研究
    周增荣
    2021, 43(2):  175-18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8
    摘要 ( )   PDF (4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初步估算2011—2020年九龙江总氮、总磷污染物入海通量,分析年际通量变化和月际通量的空间变化,探讨了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九龙江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通量呈现递减趋势,但仍具有较高养分通量的特点,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通量排放主要受到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等人为活动的影响。2018年九龙江北溪的总氮通量最高,西溪的总磷通量最高,南溪最低。入海通量的空间差异主要与径流量有关,北溪的畜禽养殖和西溪的化肥施用是导致养分入海的主要因素,九龙江氮磷污染物入海与水产养殖关系较小。本研究对九龙江-厦门湾提出有关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建议,为当地政府做好重点河流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参考。

    象山港内新增网箱养殖污染物对海水水质的影响预测
    陈华伟 吴卫飞
    2021, 43(2):  183-19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09
    摘要 ( )   PDF (47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象山港是宁波市最重要的网箱养殖港湾,网箱养殖带来丰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养殖污染物。文章以象山港内某新增大黄鱼网箱养殖基地为例,利用Deflt3D二维对流扩散模型预测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对海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增大黄鱼网箱养殖产生的三种污染物浓度增量均是在网箱养殖点较高,在网箱养殖区外污染物随潮流运动迅速扩散,浓度增量降低,由于本项目规模小、时间短,其产生的养殖污染物对象山港水质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象山港内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已超标,对新增网箱养殖仍要严格评估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以切实保护象山港海域环境,促进该海域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新增网箱养殖污染物预测提供参考。

    大泷六线鱼T型标志牌标志技术研究
    李莉 刘云凌 张树东 王雪 菅玉霞 高凤祥 潘雷 郭文 胡发文
    2021, 43(2):  193-199.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10
    摘要 ( )   PDF (17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1、T2、T3)对平均全长5、8和11 cm鱼种的标志效果,记录了标志后鱼种的存活率、脱标率、行为特征及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不同规格大泷六线鱼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显示:平均全长5 cm及以下的鱼种不适宜标志放流;平均全长8 cm的鱼种适宜用T1标志牌,标志后脱标率为4.83%,存活率为97.17%;平均全长11 cm的鱼种适宜用T1和T2标志牌,标志后脱标率分别为2.00%和5.67%,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5.83%。2017年6月,在烟台近海开展了T1标志牌标志大泷六线鱼的放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标志效果。

    基于上岸渔获调查的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吴程宏 张羽翔 刘维 赵海龙 陈敏
    2021, 43(2):  200-20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11
    摘要 ( )   PDF (16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5年海南岛6个渔港伏季休渔前后各1个月的渔船(898艘次)上岸渔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渔获指标,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结果表明:1)休渔前后灯光围网和单拖网皆是海南岛近海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其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36.18%和43.67%;2)休渔后灯光围网、单拖网、刺网和钓具渔船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增幅分别为41.14%、20.85%、7.86%和33.73%,主要经济种类的CPUE平均增幅为19.06%;3)休渔后主要经济种类新增了头足类和鲷科,其总渔获比例增加了10.07%;4)休渔前后各类型渔船的日均产量和日均产值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增幅分别为14.92%和49.55%。总体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改善渔业资源状况和提高捕捞生产效益。

    氯化钠浓度对鲈鲤精子活力的影响
    谭中林 邓思红 陈修松 徐大勇 何学福
    2021, 43(2):  207-211.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12
    摘要 ( )   PDF (8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鲈鲤精子的生理特性,研究了不同氯化钠浓度试验条件下鲈鲤精子的活力情况,结果表明:在0%~0.65%氯化钠溶液中鲈鲤精子均能被激活;当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35%时,鲈鲤精子激烈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分别为(66.33±7.99)s、(635.66±95.78)s,而且该组的鲈鲤精子的寿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激烈运动时间除显著高于0.60%组和0.65%组(P<0.05)外,与其他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当氯化钠浓度超过0.35%时,鲈鲤精子活动强度减弱,寿命缩短;当氯化钠溶液浓度超过0.70%后,精子无法被激活。本研究可为鲈鲤精子的保存提供参考依据。

    金线鱼鱼肠工艺配方的优化研究
    阎光宇 邱松林 陈晓婷 余蕾
    2021, 43(2):  212-22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13
    摘要 ( )   PDF (33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线鱼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鱼肉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白度,是加工海水鱼糜和鱼糜制品的主要海水鱼原料之一。为获得品质和风味较好的金线鱼鱼肠,结合现代风味评价技术—电子鼻技术,以产品的感官评价和凝胶强度值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以金线鱼鱼糜、淀粉和脂肪三个主要因素,对金线鱼鱼肠工艺配方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鱼糜、淀粉、脂肪的添加量分别为62.0 g、4.0 g和10.0 g时,凝胶强度和感官评定的综合评分最高,由此确定金线鱼鱼肠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鱼糜62.0 g、淀粉4.0 g、脂肪10.0 g、糖3.5 g、盐2.0 g、大豆蛋白5.0 g、味精0.2 g、I&G 0.3 g、水10.0 g。采用该工艺所制作得到的金线鱼鱼肠品质好,风味和口感俱佳,为新型低脂鱼肠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述与其他
    藻类对温度胁迫响应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李恬静薇 邹潇潇 鲍时翔
    2021, 43(2):  221-230.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2.014
    摘要 ( )   PDF (9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度是影响藻类生长和品质的重要生态因子,研究藻类温度胁迫响应机制对藻类的扩大养殖和培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信号传导系统、热激蛋白、转录因子等方概述了对藻类对温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并介绍了“组学”和基因编辑技术在藻类抗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