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26
    论文与报告
    抗原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体液免疫的影响研究
    郭睿 杨小强 江小斌 王洪城 陈秀霞 方冬兰 龚晖
    2017, 39(3):  165-171. 
    摘要 ( )   PDF (8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为抗原、Montanide ISA 763 A为佐剂开展金鱼免疫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评估金鱼体液免疫应答情况,以期为其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试验在水温15~18℃时进行,(20±3)g体重的健康鱼150 尾,随机均分为三组,第一组使用(KLH+Montanide ISA 763 A)免疫,第二组仅使用KLH免疫,第三组注射等量的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为对照,历经三次免疫并对4次采样的血清样本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均检测到较高的抗KLH抗体水平,在第二次、第三次免疫后,添加ISA佐剂的第一组抗体仍维持较高水平,而在仅用KLH免疫的第二组抗体水平下降,并降低到对照组水平,表明使用(KLH+Montanide ISA 763 A)免疫金鱼可以获得更加持久和稳定的免疫效果,而仅注射KLH的免疫效果较为短暂。研究还说明金鱼在低温情况下,可以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
    辐射荚蛏(Siliqua radiata)生物学的研究
    刘德经 谢开恩 李正华 邹文钟 陈卫国 肖思祺
    2017, 39(3):  172-180. 
    摘要 ( )   PDF (2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2013—2016年产于长乐沿海的辐射荚蛏(Siliqua radiata)生物学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形态特征(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生态分布、群体组成、栖息环境、干露耐受力、食性、繁殖、生长等。结果表明,辐射荚蛏壳高与壳长直线回归关系H=0.3606L-0.0153;群体组成壳长分布频率(f/n)为0.44,最适水温为21~28℃,最适盐度为19.65~29.36,最适pH为8.0~8.4,水中溶氧量低于0.5 mg/L会引起死亡;栖息底质以粒级直径0.10~0.25 mm的细砂为主;耐干露能力差,气温33~35℃,干露24 h逐以死亡;胃含物以硅藻为主,亦有少量细砂;雌、雄异体,生物学最小型为壳长42.60 mm,壳高15.50 mm;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2.3~16.2)×104粒,繁殖期在每年6—7月,个体产卵量为(6~10)×104粒,为沉性卵,卵径64 μm;水温(27.35±0.85)℃,用球等鞭金藻(Ischrysis galbuna)、扁藻(Platymonas spp.)为饵料,直线铰合幼虫经10~13 d培养,发育成壳长250~280 μm的稚贝,1龄贝平均壳长50.10 mm,2龄贝平均壳长79.20 mm,3龄贝平均壳长101.50 mm。
    卵形鲳鯵刺激隐核虫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陈福艳 梁万文 陈明 黄婷 李莉萍 雷爱莹 王瑞 杨学明 罗洪林 欧阳贤华
    2017, 39(3):  181-187. 
    摘要 ( )   PDF (170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卵形鲳鲹患刺激隐核虫病组织病理变化。组织切片结果可见感染鱼的鳃和体表受到直接机械损伤;由于鱼体缺氧状态下,还可能存在刺激隐核虫分泌毒素、鱼体表受损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继发感染等原因造成肝、脾和肾脏不同程度的间接性损伤。表现为鳃部机能严重受阻,肝脏脂肪肝变性严重,肝索紊乱、血窦缩小或消失;脾脏组织结构不清晰,有充血、出血和坏死等症状;肾脏结构不清晰,肾小管及肾小体缩小,肾小管细胞融合(粘连),组织间隙松散扩大,局部细胞坏死,存在脂肪粒。
    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芬 王亚如 朱志煌 林琪 杜虹
    2017, 39(3):  188-194. 
    摘要 ( )   PDF (10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 4.88±0.90)g,体长为(4.85±0.32)cm的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为养殖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4‰、6‰、8‰的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 6尾鱼,饱食投喂2次/d(投喂时间为08:30和14:30),试验周期 20 d。结果表明:添加虾青素组的红小丑鱼胃肠消化酶活性均高于未添加虾青素组,当虾青素添加量为4‰时,红小丑鱼前肠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以及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6‰时,其胃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添加量为8‰时,其胃和后肠的蛋白酶以及后肠脂肪酶的活性达到最高(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4‰~8‰的虾青素能够较有效地提高红小丑鱼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
    使用生态基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戴杨鑫 王宇希 戴瑜来 马恒甲 冯晓宇
    2017, 39(3):  195-201. 
    摘要 ( )   PDF (9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杂交产生的杂交太阳鱼F1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态基的使用量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的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实验共设置0.049、0.098、0.197、0.295和0.393 m2/m3五种不同生态基使用量梯度,以不使用生态基的养殖桶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共使用18个养殖桶。实验期间使用纳米圆盘底增氧方式增氧,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持续对水体溶氧(DO)、pH和温度(Wt)进行监测,每5天测定水体总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杂交太阳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使用生态基能有效促进杂交太阳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同时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平均总氨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24.15%。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杂交太阳鱼养殖中生态基的适宜使用量低限为0.244 m2/m3。
    闽江流域表层沉积物硫化物及重金属生物毒性研究
    蒋奕雄
    2017, 39(3):  202-208. 
    摘要 ( )   PDF (8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2—2013年福建省闽江流域富屯溪、建溪和沙溪等支流以及干流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调查数据,对硫化物(AVS)、有机碳及重金属(SEM)等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站位硫化物两年平均含量在0.4610 ~ 1.8140 μmol?g-1之间,有机碳平均含量在0.76 % ~ 1.51 %之间,尤溪S5站位硫化物明显高于其他站位,与此对应有机碳含量也较高,这与沿岸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闽江干流S7站位硫化物含量最低,主要受水动力特征影响。各站位沉积物重金属(Cu,Pb,Cd,Hg和As)含量基本呈现Cu>Pb>As>Hg>Cd的趋势,其中Cu和Pb是主要污染重金属。SEM平均含量在0.47 ~ 3.58 μmol?g-1之间,金溪S2、古田溪S6站位SEM/AVS(摩尔比值)小于1,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小;其他站位SEM/AVS大于1,生物有效性高,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与水体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对底栖生物产生毒性效应的阈值比较,单个重金属中Pb和Cd可能产生的生物有效性高于Cu,具有对底栖生物产生毒性效应的潜力。
    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研究与评价
    杨俊丽 李希磊 吴雪 崔龙波
    2017, 39(3):  209-216. 
    摘要 ( )   PDF (1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6年4—11月对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环境的监测,分析了四十里湾海域海水基本理化指标及月变化趋势,并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A)、营养状态指数法(E)、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NQI)以及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其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海水温度、pH和盐度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0.06~20.00℃、7.85~8.25和29.61~30.31,均适合扇贝养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硫化物均符合海水水质一、二类标准,活性磷(DIP)在10月个别养殖区超出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总无机氮(DIN)在4月和10月个别养殖区同样超出海水水质二类标准;5—7月环境质量良好,其它月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总体而言,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符合扇贝养殖I类区或II类区的要求,但应注意对养殖区的保护,特别是控制陆源污染物的输入。
    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分布与评价
    董炜峰 戴红 张瑜 杨毕铖 戴桂香
    2017, 39(3):  217-221. 
    摘要 ( )   PDF (24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2016年8月份开展的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调查,分析了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的含量水平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范围为(6.6~1762.5)×10-6之间,平均值为350.5×10-6;石油类含量呈现明显的分布特点:五缘湾海域至五通湾口区域的石油类含量最高,其次为九龙江口中部海域、鼓浪屿东南侧至招银港区、厦门东部水道小部分区域和五通湾口北侧海域,其余海域的沉积物质量较好,这与厦门近年来航运发展、西海域整治和五缘湾海域周边的开发建设有关。
    综述与其他
    海草对营养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附生藻类的竞争机制
    黄驰 张景平 江志坚 黄小平
    2017, 39(3):  222-228. 
    摘要 ( )   PDF (6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草床是近岸海域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但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已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营养盐与海草生长的供求关系,海草叶片和根部对营养盐的摄取过程,海草与附生藻类的营养盐竞争及其影响等三个方面,综述了海草对营养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附生藻类的竞争机制。最后提出如下重点研究方向:1)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海草叶与根对营养盐摄取的贡献;2)附生藻类对海草生长的影响机制,3)海草营养吸收与竞争的生态环境效应。
    海洋棘皮动物脂质的研究进展
    徐清云 潘南 吴靖娜 苏永昌 许旻 刘智禹 陈丽娇
    2017, 39(3):  229-237. 
    摘要 ( )   PDF (10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棘皮动物因其油脂中含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活性物质,而成为开发保健食品和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之一。目前海洋油脂研究主要集中在鱼油上,而对海洋棘皮动物油脂的研究很少。脂肪酸是海洋棘皮动物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癌、抗炎等功能活性。因此,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海洋棘皮动物脂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海洋棘皮动物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进而为更好地开发新型海洋食品、药品提供科学依据。
    渔用钓饵研究概述
    丁宇宁 李敏 张亚飞 尤海琳 姜燕蓉 胡建恩
    2017, 39(3):  238-244. 
    摘要 ( )   PDF (44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渔用钓饵分为真饵和拟饵。真饵是指鱼类可食性的动植物渔用钓饵,包括不经加工的天然钓饵和以谷物类的、畜牧业副产物和水产品副产物等为原料加工的渔用饵料;拟饵指非可食性材料的仿水生生物型的渔用拟饵,包括软质仿生拟饵、硬质仿生拟饵、金属拟饵。本文概述了渔用钓饵的颜色、形状、动作、声音等物理诱食因素和氨基酸、甜菜碱、核苷酸、含硫有机物等化学诱食因素,以及上述因素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诱引效果的途径,并介绍了新型渔用钓饵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应用技术
    凡纳滨对虾SPF仔一代苗土池健康养殖技术
    王在文
    2017, 39(3):  245-248. 
    摘要 ( )   PDF (5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作者开展土池养殖SPF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 “一代苗”的成功经验;介绍了SPF“一代苗”养殖过程中,放苗前水处理、苗种选择、微生态制剂应用、鱼类生态混养、水质调节、病害防控等健康养殖技术措施。为土池养殖SPF“一代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