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8-25
    论文与报告
    波纹巴非蛤早期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徐小伟 张鹏飞 黄妙琴 游伟伟 骆轩 柯才焕
    2015, 37(4):  263-269. 
    摘要 ( )   PDF (11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使用扫描电镜显微技术观察了波纹巴非蛤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变态的早期发育过程,并获得了清晰的电镜照片,描述了波纹巴非蛤配子、胚胎和早期幼虫发育的形态变化特征。观察结果还表明,波纹巴非蛤卵子卵径为58.49 μm,D形幼虫壳长87.38 μm,附着幼虫壳长为200 ~220 μm,以上形态规格均小于菲律宾蛤仔、缢蛏和硬壳蛤等双壳贝类。
    漳州市八尺门海堤贯通工程泥沙演变研究
    吴煌荣
    2015, 37(4):  270-277. 
    摘要 ( )   PDF (14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八尺门海堤阻隔了东山湾与诏安湾的海水交换,导致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漳州市政府决定实施八尺门海堤贯通工程。研究运用刘家驹平衡水深公式预测八尺门海域贯通后八尺门水道海底冲淤规律,研究东山湾与诏安湾海域的沉积动力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堤拆除与清淤后对八尺门水道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堤拆除并清淤后,八尺门水道及其附近海域水动力明显改变,表现为海水流速增大,水动力增强,其中贯通工程区域冲深深度约4 m,最终水深可达10.2 m ,贯通工程两侧冲深5~6 m,东西两侧口门段冲深1~2 m,冲淤环境逐渐变为侵蚀环境,并最终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改变八尺门水道生态恶化的现状,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平潭海坛湾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黄春秀
    2015, 37(4):  278-286. 
    摘要 ( )   PDF (10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3年6月(春季)和11月(秋季)平潭海坛湾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海坛湾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海坛湾春、秋季叶绿素a平均含量分别为3.1 mg/ m3和1.1 mg/m3,春季叶绿素a含量呈现从内湾向湾口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秋季略呈湾外侧高于内侧的趋势。春季海坛湾叶绿素a 含量高于福建省北部海湾和台湾海峡等历史水平,秋季水平相当。春季叶绿素a 含量与盐度、营养盐和浮游动物密度相关,秋季与悬浮物质含量相关。
    一株饵料微藻——亚心形扁藻的生长条件优化
    陈晓娟 廖利民 赵昕宇 赵超楠 张凯 温鑫 季祥
    2015, 37(4):  287-292. 
    摘要 ( )   PDF (11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饵料微藻—亚心形扁藻快速生长,对其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别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光照、温度、氮源以及四种主要营养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亚心形扁藻的最适氮源为尿素,最适生长条件为光照强度3000 Lx,温度28℃,尿素浓度为0.0375 g/L,NaHCO30.09 g/L,FeCl3·6H2O5 mg/L ,KH2PO4 8.4 mg/L。在此条件下,亚心形扁藻的生长情况良好,生物量最大吸光度(OD680)可达0.686,是优化前的2.18倍。
    不同培养与操作条件对海带配子体培养效果的影响
    孙娟 李霞 赵楠 张壮志 潘金华 李晓捷
    2015, 37(4):  293-300. 
    摘要 ( )   PDF (11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操作条件对海带配子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1)培养瓶3种封口方式:封口膜(Parafilm)显著抑制配子体生长(P<0.05),滤纸和滤纸膜无显著差异;(2)利用5种不同消毒方式处理的海水配制培养液:煮沸海水和抽滤煮沸海水试验组海带配子体团直径最大,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抽滤煮沸双抗(青霉素+ 链霉素)海水、抽滤生海水和抽滤双抗生海水配子体团直径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小于煮沸海水和抽滤煮沸海水试验组(P<0.05),抽滤生海水和抽滤双抗生海水试验组出现明显染菌;(3)设置2 种不同的环境条件放置培养箱:常规实验室和无菌室对海带配子体生长无显著影响;(4) 设置3 种操作环境下进行培养液更换:在无菌室超净台和常规实验室超净台更换培养液,海带配子体生长无显著差异,无染菌。在常规实验室实验台更换培养液试验组配子体生长显著低于无菌室超净台和常规实验室超净台试验组(P<0.05),且染菌率超过60% 。
    不同饵料添加剂对泥东风螺幼螺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陈曦飞
    2015, 37(4):  301-307. 
    摘要 ( )   PDF (1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饲养试验方法,探讨在饵料中添加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及多维制剂对泥东风螺生长及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平均体重(3.99± 0.94)g、平均壳高(25.48±4.56)mm 的泥东风螺幼螺为研究对象,分为S0空白对照组、S1中药制剂组、S2微生态制剂组、S3多维制剂组以及S4混合投喂组(每日选择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及多维制剂其中一种轮换投喂)。结果显示,S4 在试验40 d 结束时,平均体重为(11.79±0.32)g,是S0 的1.32倍,差异显著。三种消化酶活性均随投喂时间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胃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对泥东风螺生长、消化酶的影响以S4 组最显著,S1、S2 组幼螺各指标波动幅度较大,S3 组较为稳定。四个处理组均显著影响消化酶活性,但效果逐渐减弱,所以低频率地添加并配合使用多维制剂、中药制剂及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地促进泥东风螺幼螺的生长和消化功能。
    大黄鱼膨化颗粒与软颗粒饲料浸泡时间对溶胀率、溶失率及COD的影响
    林旋 黄贞胜 王寿昆 李林明 吴旭辉 郑少彬
    2015, 37(4):  308-313. 
    摘要 ( )   PDF (17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分别测定了7种粒径的大黄鱼膨化颗粒饲料和5 种粒径的大黄鱼软颗粒饲料入水后的溶胀率、溶失率和化学需氧量(COD),比较分析了这两种大黄鱼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1 h 后膨化颗粒饲料溶胀率显著高于软颗粒饲料(P<0.01),溶失率显著低于软颗粒饲料(P<0.01);浸泡6 h 时软颗粒饲料的COD 值显著高于膨化颗粒饲料(P<0.01);这两类饲料的溶胀率、溶失率和COD值与浸泡时间、粒径大小均呈显著正相关。
    蚬精饮料的工艺技术研究
    廖登远 吴靖娜 苏永昌 刘智禹 许永安
    2015, 37(4):  314-319. 
    摘要 ( )   PDF (9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探讨了酶解法提取蚬多糖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及蚬多糖辅以枸杞提取液研制蚬多糖饮料工艺。以加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L9(34)进行正交实验探讨,得到以酶解时间90 min,加酶量1.5%,料液比1:6,酶解温度55 ℃,pH7.5的最佳工艺条件,蚬粗多糖的提取率为312.6 mg/100g;以感官评价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法配比确定了以蚬多糖提取液(4.2 mg/mL)45 mL、枸杞提取液9 mL,香料提取液0.3%为最佳配方,具有蚬汤固有滋、气味,鲜咸适口,爽口宜人,弱腥味的蚬精饮料。
    福建省海上风电场选址影响因素研究
    刘必劲
    2015, 37(4):  320-324. 
    摘要 ( )   PDF (7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总结海上风电场发展现状和趋势,综合考虑国内外选址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从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和规划等条件出发,全面和系统地梳理分析了影响福建省海上风电场 选址的主要因素,为我省海上风电场选址和优选提供有效的工具,也为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在 用海审批时提供参考。
    综述与其他
    海洋来源甾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吴靖娜 刘智禹 潘南 苏捷 路海霞 蔡水淋
    2015, 37(4):  325-337. 
    摘要 ( )   PDF (19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海域辽阔,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海洋生物中含有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天然化合物,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海洋生物体内,它们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诸多生物活性,现对海洋甾体化合物分离纯化、生物来源、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以期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水环境中有机磷农药对水生动物和人类的影响及其检测
    王丽娟
    2015, 37(4):  338-344. 
    摘要 ( )   PDF (8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磷农药具有广谱、高效、品种多等特点,是继有机氯农药之后在我国大量使用的一类农药,在农林渔业中应用广泛。滥用有机磷农药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水生动物和环境构成威胁。本文就有机磷农药的致毒机理、对水生动物和人类的危害进行总结,并对现有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