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25
    论文与报告
    6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子鉴定与毒力基因分析检测
    郭睿 刘年锋 江小斌 张善霹 王伟 郑晨晖 杨小强
    2014, 36(2):  87-95. 
    摘要 ( )   PDF (5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子鉴定6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并从分子层面验证通过检测毒力基因以推测嗜水气单胞菌潜在致病性的可行性。实验采用PCR扩增16S rDNA和gyrB基因并结合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分析进行菌种的分子鉴定,检测气溶素(aerolysin,aer)、溶血素(haemolysin,hly)、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ahp)、热稳定细胞肠毒素(heat-stable cytotonic enterotoxin,ast)和热敏感细胞肠毒素(heat-labile cytotonic enterotoxin,alt)5种毒力基因,且使用Mega 5.2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经分子鉴定结果显示6株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检测出5种毒力基因中的至少4种,其中均检测出溶血素和2种肠毒素,序列分析表明气溶素、溶血素和丝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本研究基于16S rDNA和gyrB基因可以准确地对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分子鉴定,6株菌的毒力基因丰富预示着一定的致病性,aer、hly和ahp基因相对保守,编码的毒力因子高度同源,在临床分子诊断中建议使用aer、ahp和hly基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潜在致病性进行检测。
    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吴建绍 葛辉 林克冰 周宸 蔡建堤 杨求华
    2014, 36(2):  96-101. 
    摘要 ( )   PDF (37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病烂情况进行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运用显微观察方法,研究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该病主要症状为叶状体梢部颜色逐渐变浅,然后发白、烂化,无明显病灶烂孔;病理表现为叶状体梢部細胞边缘模糊,色素体变色,然后发展为细胞边缘紊乱,细胞溶解,原生质流出,细胞结构失常。病变严重的易引发细菌和原生动物二次感染,造成坛紫菜叶状体出现溃烂,最后完全解离。雨水天气是导致该病变发生的原因,采取剪除叶状体病烂部位和晴好天气延长干出时间是控制该病变的主要措施。
    GS-MS法分析液熏前后大黄鱼风味成分的变化
    吴靖娜 刘智禹 苏捷 王茵 许永安 位绍红
    2014, 36(2):  102-109. 
    摘要 ( )   PDF (41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对大黄鱼液熏前后的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液熏前后分别检测出58种和81种风味物质,液熏前主要为烃类和醋类化合物,液熏后主要为酚类和酮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液熏后养殖大黄鱼的风味成分变化较大,风味成分明显增加。
    高效液相色谱- 氢化物-原子荧光联用技术测定海藻中无机砷
    吴烨飞 潘友浩 李荣茂
    2014, 36(2):  125-131. 
    摘要 ( )   PDF (38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技术(HPLC-HG-AFS)对可食性海藻中的无机砷进行检测。以藻类中羊栖菜的无机砷含量为指标,确定提取剂的种类和浓度,并通过曲面拟合的方法确定了最佳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结果表明,以0.1%HCL为提取剂,提取温度52.5℃,提取时间76min的提取效果最佳。该方法无机砷的检出限为0.0635mg/kg,样品加标量在0.2和1.0mg/kg时回收率在80.5%~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4.2%~5.3%之间。并应用此分析技术测定了福建省内60个不同产地的紫菜样品中无机砷的含量,结果表明,主要生产区紫菜中无机砷的含量很低,占总砷含量0~1.96%。
    建阳市崇阳溪鱼类资源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李万宝
    2014, 36(2):  141-148. 
    摘要 ( )   PDF (40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年10月至2012年2月对崇阳溪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设4个断面采样。結果共采集到鱼类75种,分属5目16科54属。种类组成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共4科39属51种,占总种数的68.0%,鲶形目次之,共4科6属11种,占14.7%; 按科统计,鲤科鱼类最多,共40种,占总种数的53.3%, 鯢科次之,共7种,占9.3%。4个断面渔获物的鱼类种类组成基本相同,但单种鱼类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的百分比大于5%的主要种类组成差异较大。4个断面的单船(排)平均日捕榜量不同,回瑶断面的最高,芦上断面的最低。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严重。
    春、夏两季东山湾不同区域异养细菌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陈宇锋 陈小红 陈月忠 钟硕良
    2014, 36(2):  110-118. 
    摘要 ( )   PDF (49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2011年5月—8月对东山湾春、夏两季水体中异养細菌丰度进行调查,并探讨相关环境因子对异养细菌丰度的影响。結果表明:东山湾夏季水体异养細菌平均丰度为2.82x103 mL—1略高于春季2.05xlO3 mL—1, 其中春季水体中异养細菌平均丰度为表层>底层> 中层,而夏季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表、中、底层分布较均勾。春季东山湾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以龙须菜养殖区最高,而夏季以湾口区和鱼类网箱养殖区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春季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与叶绿素a、DO、COD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夏季则与活性磷酸盐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春夏两季底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与所测环境因子无显著的相关性。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以异养细菌丰度作为评价指标表明东山湾受陆源汚染的程度较轻。
    福建南日岛东岱村北部海域夏秋冬海水水质营养状况分析评价
    黄健
    2014, 36(2):  119-124. 
    摘要 ( )   PDF (32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2013年,根据夏秋冬三个季度3个航次海水水质的监测結果,对福建南日岛东岱村北部海域夏秋冬海水水质营养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南日岛东部东岱村北部海域海水水质良好,无机氮、化学需氧量及石油类符合国家ー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磷则在2013年2 月航次监测中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区富磷现象明显。总体而言,该海域海水处于健康状态,能够满足野生坛紫菜生长要求。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残留量
    姜琳琳
    2014, 36(2):  132-140. 
    摘要 ( )   PDF (46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常见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V/V,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再用正己烷饱和的乙腈反提,过PAE30006-C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1%乙酸乙酯的正己烷淋洗,再用正己烷:乙酸乙酯(V/V,1:1)混合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正己烷定容,供GC-MS测定。结果显示: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在10~50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在0.9992~0.9998,线性良好,检出限(LOD)在0.62~2.96 μg/kg,定量限(LOQ)在2.0~9.0 μg/kg。选择罗非鱼样品为测试对象,按照10 μg/kg、50 μg/kg和100 μg/kg的添加量做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在70.5%~10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78%~7.57%之间;选用南美白对虾、草鱼、锯缘青蟹、大黄鱼和牡蛎样品对此方法进行验证,在添加浓度为50 ug/kg的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实验,6种PAE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1.5%~10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25%~7.86%之间。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符合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
    综述与其他
    环境水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富集净化过程综述
    吴云辉 叶江雷
    2014, 36(2):  159-165. 
    摘要 ( )   PDF (5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水中农药残留量极低,远低于仪器的检出限而无法直接检测,其瓶颈在于如何富集水中的目标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水中农药残留检测预处理富集与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液-液萃取法中萃取溶剂的选择、振荡方式、浓缩方式、乳化与盐析现象、pH值、提取液的净化等影响因素;固相萃取法中吸附材料的选择及活化过程、穿透体积、过水流量、水分的去除、固相萃取柱的淋洗、目标化合物的洗脱、pH与NaCl改进剂、洗脱液的净化等影响因素;简要介绍新型富集方法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环境水中农药残留富集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应用技术
    斑鳜人工繁殖技术初报
    黄洪贵 胡振禧 黄种持 王茂元 薛凌展 赖铭勇
    2014, 36(2):  154-158.  DOI:
    摘要 ( )   PDF (49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2013年,利用野生和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級(Siniperca scherzeri) 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結果表明:采用地欧酮(D0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组成的混合药物催产,在17.8~25.4℃水温条件下,斑鳜亲鱼群体的效应时间为24~46.5 h,存在产卵高峰期,产卵持续时间一般长达1~1.5 d。自然产卵高峰期的受精率较高,最高可达80%以上,早期和晚期的较低;而孵化率差异不大,最高可达86.7% 。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达91.3% ,孵化率可达89.3% 。未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亲鱼人工催产的受精率、孵化率都明显低于经人工驯养的。
    青蛤土池规模化高产育苗技术
    张克烽
    2014, 36(2):  149-153. 
    摘要 ( )   PDF (3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2011年,在34口面积共为100.2 hm2的土池中将阴干的青蛤挂于竹筏上进行流水刺激,催产63次,获得受精卵8 150.55x108粒,D形幼虫1 970.74x108只,孵化率为24.18%;幼虫正常发育变态为稚贝423.85x10s粒,变态率达21.51%;培育到壳长0.50 cm的苗,收获377.02xlO8粒,育成率达88.95%; 平均产量达3.76x108粒/hm2, 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