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文章

    渔业研究2020 Vol.4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三十六脚湖叶绿素a浓度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演算研究
    许阳春 覃苗 苏玉萍 林晓萍 苏金洙
       2020, 42 (1): 1-9.  
    摘要88)      PDF (3350KB)(345)    收藏
    本文分析了平潭三十六脚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气象和水质历史数据,以环境因子作为输入参数,叶绿素a浓度作为输出参数,构建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历史样本数据中随机抽取80%的数据进行模型演算,剩下20%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以气温、电导率、水温3个指标为输入因子时,模型输出的叶绿素a浓度和监测数据的拟合度达到R2=0.97,RMSE=0.05 μg/L、RSR=0.17,误差较小。2019年3月13日至4月26日对三十六脚湖进行5次采样,将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值与模型演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标准偏差比RSR为0.24,实测值与演算值的偏离程度较小,精度达到期望值。该模型有望用于平潭三十六脚湖湖区叶绿素a浓度预测和水华预警,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控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长江口海域夏季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连续观测
    张格 郑连明 何浩阳 林华 詹肖茜 李克景
       2020, 42 (1): 10-21.  
    摘要118)      PDF (5208KB)(459)    收藏
    根据2017年7月在长江口L1和L4两个24 h连续站的观测数据,分析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丰度与潮汐之间的关系。在近岸站L1站共采得鱼卵19枚,仔稚鱼201尾;远岸站L4站鱼卵17枚,仔稚鱼92尾。获得鱼卵、仔稚鱼的mtCOI基因序列70条,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共鉴定出26个分类单元,其中19个鉴定到种的水平,1个鉴定到属的水平,6个鉴定到科的水平;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7。L1站鱼卵、仔稚鱼种类共出现14种,L4站共21种;潮汐对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丰度影响较大,对种类数影响较小,L1站与L4站在涨潮时丰度降低;近岸站相比远岸站有更高的丰度,但远岸站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在鱼类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上的可靠性,揭示了潮汐对长江口浮游期鱼类的种类组成及丰度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和池塘水体中弧菌的检测分析
    陈晓玲 邱亮 魏海英 王君霞 孙成峰 许传堂
       2020, 42 (1): 22-28.  
    摘要110)      PDF (2090KB)(414)    收藏
    近年来,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掌握中国明对虾AHPND的暴发与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的关系,本文采用套式PCR法以及TCBS选择培养基法,分别对2018年4—9月采集的样品进行AHPND致病基因检测和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的分析。套式PCR检测结果显示,7、8月AHPND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15.6%、25.0%,其他月份未有阳性样品检出;TCBS选择培养基结果显示,在调水、控料等措施之下,4月至9月期间各虾池的弧菌数量控制在0~8.6×103 cfu?mL?1之内,其中7、8月达到高峰。另外,将本次试验中发现的TCBS黑色弧菌菌落,进行16S rRNA菌落PCR并测序,运用Mega 6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较近。本文针对该病的基本情况,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为进一步控制该病害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连续药饵投喂方式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张天闻
       2020, 42 (1): 29-35.  
    摘要107)      PDF (2206KB)(391)    收藏
    在连续药饵投喂方式下,掌握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为大黄鱼养殖业提供合理的休药期和给药方案。在(20±3)℃水温条件下,按25 mg/kg恩诺沙星剂量对大黄鱼进行连续5 d药饵投喂给药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黄鱼血浆、肌肉和肝脏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含量水平。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血浆、肝脏和肌肉中较快达到最大值,达峰时间分别为8 、12 和12 h,浓度分别为3.068 mg/L、3.446 mg/kg和4.089 mg/kg,随后在给药后的前3 d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分别在血浆第8 h、肝脏第12 h和肌肉第8 h达到峰值,达峰时的浓度分别为0.104 mg/L、0.753 mg/kg和0.355 mg/kg。实验表明仅有少量的恩诺沙星代谢为环丙沙星。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18 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3种药物对双叉薮枝虫水母成活率的影响
    邓平平 施永海 林向阳 徐嘉波 严银龙 刘永士 蒋飞
       2020, 42 (1): 36-41.  
    摘要129)      PDF (3583KB)(346)    收藏
    为研究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次氯酸钠对双叉薮枝虫水母的抑制杀灭效果,在水温(28.8±0.7)℃、盐度为(7.4±0.7)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不同浓度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次氯酸钠对双叉薮枝虫水母作用3 h和24 h后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当高锰酸钾浓度为2.0 mg/L时,3 h后双叉薮枝虫水母平均成活率为80.0%,24 h后成活率为40.0%,当高锰酸钾浓度为2.9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为43.3%,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0;当硫酸铜浓度为0.3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约为100%,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56.7%,当硫酸铜浓度为0.6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约为63.3%,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0;260 mg/L次氯酸钠浓度作用3 h后,双叉薮枝虫水母成活率仍然有93.3%,但当104 mg/L次氯酸钠浓度作用24 h后,成活率迅速降为36.7%。综合比较,硫酸铜终浓度为0.6 mg/L且作用24 h抑制杀灭水母效果最佳,生产上药物作用24 h后结合池底吸污操作,抑制去除育苗水体中水母效果好。本研究对培育鱼苗过程中如何抑制去除双叉薮枝虫水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种生长比较
    黄洪龙
       2020, 42 (1): 42-49.  
    摘要385)      PDF (1529KB)(1039)    收藏
    为探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绿鲍(Haliotis fulgens)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苗种发育规律,对皱纹盘鲍和绿鲍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组合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以同期培育的皱纹盘鲍与绿鲍种间杂交F1(DF)、自繁F1(DD、FF)及回交F1(DD×DF、DD×FD)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本文对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回交后代的生长、存活差异及相应的优势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皱纹盘鲍与绿鲍的杂交效果、准确评价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澳洲龙纹斑库区网箱养殖试验
    黄永强 陈月 游小艇 杨铭 潘正德 陈颜锋 汪金成
       2020, 42 (1): 50-56.  
    摘要219)      PDF (3669KB)(401)    收藏
    放养平均全长(13.30±1.21)cm、平均体重(20.41±3.81)g的澳洲龙纹斑鱼种进行水库网箱养殖试验。试验期水温为7.4~27.6℃,投喂粗蛋白为48.9%的定制人工配合饲料,经26个月饲养,平均体重达到(1 618.04±24.33)g,平均全长达到(46.30±5.26)cm,饲料系数为1.53。澳洲龙纹斑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03L3.394。以Von 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测算得出澳洲龙纹斑的拐点体重为756.7 g,拐点全长为13.7 cm,其拐点试验时间分别为12.1个月和1.4个月。试验结果表明澳洲龙纹斑适合库区网箱养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菲律宾蛤仔浅海规模化苗种中间培育调查
    祁剑飞 巫旗生 宁岳 郭香 郑雅友 江泽贵 贾圆圆 曾志南
       2020, 42 (1): 57-62.  
    摘要89)      PDF (1374KB)(366)    收藏
    为改进菲律宾蛤仔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对福建省晋江市围头湾浅海中培的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海区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从2019年1月到4月,海区水温逐渐上升,盐度逐渐下降,但均处于菲律宾蛤仔稚贝适宜范围;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1月份密度为5 100个/L,4月份密度为8 300个/L;菲律宾蛤仔稚贝壳长由(2.33±0.75)mm生长至(11.14±2.52)mm,成活率为30.3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富含磷脂的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研究
    胥亚夫 韩雨哲 赵月
       2020, 42 (1): 63-69.  
    摘要154)      PDF (945KB)(388)    收藏
    以南极磷虾为原料,采用柠檬酸钠溶液浸泡法从磷虾中提取磷虾油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提取率、磷脂、酸值和流动性等衡量磷虾油生产成本和产品品质最重要的4个指标综合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柠檬酸钠溶液浓度1.0%、料液比1∶5、浸泡时间3.0 h。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95%乙醇浸提磷虾粉,固液分离后,对分离得到的提取液进行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后得到的磷虾油的磷脂含量为50.15%、酸值为10.33 mgKOH/g,磷虾油的提取率为14.9%, 并且流动性较好。该工艺操作简单,安全实用,提取出的磷虾油磷脂含量高、酸值低、流动性好、品质稳定,极大提高了南极磷虾的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盐腌鲤鱼储藏中鱼肉品质变化趋势的研究
    王敬 任连泉 钱坤
       2020, 42 (1): 70-75.  
    摘要74)      PDF (1875KB)(439)    收藏
    本文以鲤鱼为实验对象,分别通过测定鲤鱼、盐腌鲤鱼在4℃冷藏1~7 d过程中,每间隔1天的鱼肉品质指标(质构、色差、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研究盐腌鲤鱼在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合质构、色差、挥发性盐基氮的实验表明,新鲜鲤鱼为最佳食用,盐腌冷藏的时间较冷藏延长,但需进一步实验证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福州市发展南极磷虾产业的对策建议
    林建杰
       2020, 42 (1): 76-82.  
    摘要112)      PDF (2114KB)(425)    收藏
    南极磷虾是全球海洋最大单种可捕生物资源,是人类巨大的蛋白质储库,在全球“蓝色圈地”和资源抢占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加快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对福州市做大做强远洋渔业,带动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南极磷虾资源背景,调研国内外南极磷虾产业开发情况,分析福州发展南极磷虾产业的基本现状和基础优势,讨论福州市南极磷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加快发展福州市南极磷虾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海南、福建两省对虾苗种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林楠 吴斌 林国清 戴燕彬 元丽花 杨章武 黄永春 杨少碧
       2020, 42 (1): 83-89.  
    摘要90)      PDF (2220KB)(455)    收藏
    福建是全国对虾苗种生产大省,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福建虾苗业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虾苗企业研发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弱等。同样作为虾苗生产大省的海南,近年来虾苗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模式等方面有不少值得福建省借鉴之处。本文从福建、海南两省对虾苗种产业的产业规模、种虾来源与苗种类型、环境与自然资源、行业组织、成本及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为福建省对虾苗种产业发展提出引导苗企转型升级、加快原良种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褐藻多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红红 王勤 陈贝 苏永昌 潘南 陈清西 刘智禹
       2020, 42 (1): 90-96.  
    摘要180)      PDF (1467KB)(637)    收藏
    本文综述了褐藻多酚的来源、种类及其化学结构,并阐述了褐藻多酚的美白、抗皱、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与化妆品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以褐藻多酚为原料开发新型化妆品的市场前景,旨在为褐藻多酚在功能性化妆品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湛江特呈岛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和海洋线虫群落的初步研究
    潘超 吴成业 郭玉清 杨培培 王浩
       2020, 42 (2): 97-104.  
    摘要82)      PDF (3098KB)(488)    收藏
    于2018年冬季进行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沿特呈岛红树林南部分布区域设5个采样断面,研究该红树林湿地中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及丰度、海洋线虫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采样区域共发现5 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其中海洋线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7.99%。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在(71.35±16.80)~ ( 786. 40±908. 18 ) ind/10 cm2之间,平均丰度为(432.25 ±500.84) ind/10 cm2;不同断面、潮位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差异显著。鉴定海洋线虫隶属于22个科44个属,优势属为Terschellingia、Sabatieria、 Viscosia、Spirinia、Megadesmolaimus和Spilophorella,优势度分别为 21.77%、8.43%、7.99%、7.99%、6.50%和5.79% 。摄食类型,从属的数量和个体数量来看,沉积食性者都占优势。通过多样性和K-优势度分析,海洋线虫各项指数在断面3 都是最高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分析表明,断面3 和断面5 在海洋线虫群落结构上较为相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利用RT - qPCR技术筛选菊黄东方鲀的最适内参基因
    蒋彩云
    渔业研究    2020, 42 (2): 105-116.  
    摘要187)      PDF (3509KB)(351)    收藏
    定量PCR技术已经成为基因表达水平测定最常用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准确定量至关重要。本文检测了菊黄东方鲀β-action、GAPDH、EF1-α和18S rRDA等4种内参基因在不同组织、生长环境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应用3种内参基因筛选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综合分析了这4 种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内参基因在成鱼养殖和野生菊黄东方内鲀的稳定性排名均为:EF1-α>β-action>18S rRDA>GAPDH;在养殖菊黄东方鲀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三个发育阶段中内参基因EF1-α最稳定,其他各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内参基因的选择有所差异。研究结果为不同条件下菊黄东方鲀功能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解毒酶和生物活性剂T及其组合配伍对呕吐毒素解毒效率的研究
    刘虎 温淦辉 李盛财 操玉涛 申玉春
       2020, 42 (2): 117-123.  
    摘要153)      PDF (945KB)(377)    收藏
    呕吐毒素是一种天然霉菌产物,是饲料及其原料的主要污染物,也是近年来水产饲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霉菌毒素。本研究用一定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生物解毒酶和生物活性剂T 进行组合配伍,在28℃的条件下,体外孵育培养16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不同组合配伍对呕吐毒素的解毒效率。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解毒酶和生物活性剂T对呕吐毒素均有一定的解毒效率。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生物解毒酶组合配伍对呕吐毒素的解毒效率较好,且其浓度为106 CFU/mL时解毒效率最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一种来源于米根霉的低温脂肪酶催化鱼油酯交换反应及其氧化性质的研究
    许曦锃 倪瑞敏 林立敏 钟晓芳 傅红 叶秀云
       2020, 42 (2): 124-131.  
    摘要128)      PDF (2834KB)(329)    收藏
    以一种来源于米根霉的低温脂肪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水解、酯化、酯交换特性并应用于制备高含量ω-3脂肪酸甘油三酯型(TG) 鱼油。以酯交换产物TG中EPA和DHA的总含量为指标,分析温度、时间、加酶量、底物质量比对鱼油酯交换的影响,并通过核磁共振分析鱼油产物的氧化性质。结果显示:当低温脂肪酶的添加量为0.9% ,底物质量比为1:1,于30℃反应18 h ,EPA和DHA总含量从鱼油原料的29.39%提高到44.83%。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当酶法酯交换温度为30℃时,TG型鱼油产物氧化程度低;而使用酯交换温度为50℃的Novozyme 435反应时,TG型鱼油产物发生明显的氧化作用,氧化程度较高。因此,该低温脂肪酶的温度条件能够对鱼油品质有较好的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两种饲料对真蛸消化腺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张建明
       2020, 42 (2): 132-137.  
    摘要85)      PDF (921KB)(329)    收藏
    为了分析真蛸(Octopus vulgaris)、长期摄食鱼类后拒食的原因,本研究进行了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锐齿蟳(Charybdis acutt) 喂养真蛸试验,观察了蓝圆鲹喂养的真蛸停止摄食的时间,测定了试验组与对照组(野生真蛸)真蛸消化腺的蛋白质、氨基酸及 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 酸、丝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缬草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丙 氨酸、胱氨酸、精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锐齿蟳组真蛸消化腺中缬草氨 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试验组必 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酪氨酸显著低于锐齿蟳组。蓝圆鲹 组真蛸消化腺中C14:0、C18:3n3c和C22:6n3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18:0、C20:0、C22:0、 C18: 1n9c和C20: 4n6c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14: 0、C16: 0 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锐齿蟳组;锐齿蟳组真蛸消化腺中C18: 0 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22: 0、C18 : 1n9c显著低于对照组,C18: 3n3c、C20: 3n6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20:5n3c和C22: 6n3c显著高于对照组;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C14:0、C16: 0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锐齿蟳组。以上结果表明造成真蛸摄食鱼类过久最后拒食的原因不是饲料中氨基酸组成而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试验结果将为真蛸配合饲料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海洋污染事故中裂解碳九主要成分的监测分析方法
    肖洁 张珰妮 张天闻
       2020, 42 (2): 138-145.  
    摘要75)      PDF (2344KB)(447)    收藏
    研究建立了基于顶空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HS-GC/MS)的裂解碳九主要成分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测定水体中α- 甲基苯乙烯、间- 甲基苯乙烯、对- 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β - 甲基苯乙烯、双环戌二烯、茚、1 - 甲基萘和2 - 甲基萘等9 种裂解碳九主要成分的残留量。取10.0 mL海水样品在密封的顶空瓶中,在振荡器中于90℃下振荡10 min,使气- 液两相达到动态平衡。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 5 mm×0. 25 m ) 对9种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内标法定量。本方法在0.50~10 μg?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在海水中9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500~1.00 μg? L-1,添加浓度为1. 00 ~10 .0 μg? L-1时,各目标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2.4%~106. 6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 在3.73% ~ 9. 41%之间。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海水中裂解碳九主要成分残留量的同时检测,为海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分析中裂解碳九主要组成的测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福建中东部海水养殖贝类质量现状与评价
    陈云英
       2020, 42 (2): 146-152.  
    摘要105)      PDF (1811KB)(325)    收藏
    通过对2014—2018年在福建中东部共1 265批次贝类样品开展的卫生监测抽检的数 据进行分析,并利用《2018年海水贝类产品卫生监测检测项目、方法及限量值》对贝类质 量安全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监测区域内的海水养殖贝类样品大多符合一类生产区标 准,部分符合二类生产区标准,少量符合三类生产区标准,总体处于较好水平。监测的太平 洋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贻贝、美洲帘蛤、文蛤6 种养殖贝类中缢蛏对铅的富集能力高于其他品种,而太平洋牡蛎和贻贝对镉的富集能力较其他品种相对较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三种稻渔种养的化肥农药使用及效益分析
    杨智景 顾海龙 杨会静 冯亚明
       2020, 42 (2): 153-159.  
    摘要84)      PDF (944KB)(331)    收藏
    本文研究了水稻-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水稻-青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水稻-甲鱼(AmydaSincnsis)三种种养模式和水稻单种模式下有机肥、化肥、农药、生物农药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等。结果显示:稻-小龙虾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5 kg/667 m2尿素、100 mL苏云菌,收获了506.8 kg/667 m2水稻、106.7 kg/667 m2小龙虾,效益为4 468.4元/667 m2;稻-青虾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5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复合肥、100 mL短隐杆菌,收获了514.2 kg/667 m2水稻、56.4 kg/667 m2青虾,效益为3 235.3元/667 m2;稻-甲鱼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0 kg/667 m2微生物菌肥,收获了402.5 kg/667 m2水稻、52.8 kg/667 m2甲鱼,年均效益为4309.2元/667 m2。以水稻单种模式为对照,稻-小龙虾种养模式化肥施用量减少了50 kg/667 m2,减少76.9%的化肥使用量;稻-青虾种养模式化肥施用量减少了35 kg/667 m2, 减少了53.8%的化肥使用量;在水稻病害管理上,稻渔种养模式并未选择使传统农药,尽量选择微生物型生物农药,但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常见病害均有效,且持续保护时间长达25 d以上。结果表明,稻渔种养模式有效增加了有机肥、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水稻产量比较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属于一种绿色、可持续生产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鳜不同驯食方式的效果比较
    曾萌冬 宋银都 吴红岩 赵金良
       2020, 42 (2): 160-166.  
    摘要129)      PDF (1559KB)(442)    收藏
    为比较鳜(Siniperca chuatsi)不同驯食方式的驯食效果,以初始均重为(1.9±0.4)g的鳜鱼苗为对象,分实验组Ⅰ(快速驯饲、软颗粒饲料)、实验组Ⅱ(常规驯饲、软颗粒饲料)、实验组Ⅲ(常规驯饲、硬颗粒饲料)。实验组Ⅰ:以饥饿→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驯化;实验组Ⅱ:以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冰鲜饵→冰鲜饵加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实验组Ⅲ:以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冰鲜饵→冰鲜饵加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结果显示,使用快速驯饲与软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5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78.73%;使用常规驯饲与软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17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91.35%;使用常规驯饲与硬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17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56.36%。结果表明,快速驯饲的驯化率低于常规驯饲,但驯化周期明显缩短,投喂软颗粒饲料的驯化率比投喂硬颗粒饲料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温度、盐度、饵料浓度对大竹蛏能量收支的影响
    王雅倩 郭万卿 白利丹 刘永波 赵文 高立容
       2020, 42 (2): 167-171.  
    摘要92)      PDF (889KB)(386)    收藏
    在室内静水系统中,以大竹蛏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泄率和同化率等为指标,研究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的能量收支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盐度及饵料浓度下大竹蛏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大竹蛏的摄食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耗氧率也随之而升高;在试验所设定的盐度范围内,在盐度28时,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大,生长能高;在所设定的饵料密度范围内,大竹蛏的摄食能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建议
    李水根
       2020, 42 (2): 172-178.  
    摘要152)      PDF (1599KB)(581)    收藏
    福建省水产品资源丰富,水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的特点,在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同时,消费者对其要求也日益提高,近年来,得益于从产地到餐桌的严格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本文从养殖、捕捞、加工和流通等方面出发,介绍了福建省水产品的规模和质量安全现状,针对养殖、捕捞、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物残留、滥用药物、冷链物流、加工安全、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建议,促进福建省水产产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福建省鳗鲡产业发展回顾与思考
    刘常标 高飞
       2020, 42 (2): 179-184.  
    摘要152)      PDF (946KB)(513)    收藏
    本文对福建鳗鲡产业(包括鳗鲡养殖、苗种贸易、饲料加工、烤鳗加工、出口贸易等相关联的产业)40年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分析总结了福建鳗业的时代特征、历史地位与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持续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对鳗鱼乃至渔业发展的深刻启示。以期供业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胶原蛋白改性方法与应用
    张亚飞 逄欣雨 叶张靖 赵志康 牛宁 郝志娜 胡建恩
       2020, 42 (2): 185-194.  
    摘要183)      PDF (2430KB)(718)    收藏
    胶原蛋白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材料,具有众多优良的生物学性能:低免疫原性、生物可降解性、细胞相容性等。但纯胶原蛋白在被直接使用时会因本身的一些缺陷如:降解过快、热变性温度低、机械强度差等,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对胶原蛋白进行改性,通过有效改善胶原蛋白在特定方面的性能,从而有效应对不同领域对胶原蛋白的性能需求,扩大胶原蛋白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胶原蛋白的化学交联改性、侧链修饰改性、接枝共聚改性的化学改性、物理改性方法以及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方法等5种方法;改性胶原蛋白在医用材料、食品工业、造纸、胶粘剂、皮革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高通量测序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李桂秀 宋易洋 赵芯 王国良
       2020, 42 (3): 195-204.  
    摘要226)      PDF (4205KB)(343)    收藏
    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迹罕至但微生物较为丰富,土壤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土壤微生物为适应南极极端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遗传机制和代谢途径。本文为了探究南极地区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采自菲尔德斯半岛3个站点的土壤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微生物的宏基因组DNA,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和Paired-end 150测序策略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南极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使用MetaPhlAn2进行数据分析并用GraPhlAn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显示3例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来自于8门14纲21目32科48属62种,其中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是优势细菌菌群,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优势真菌菌群。通过分析菲尔德斯半岛采集的样本,表明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究南极等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还为后期新菌的分离培养、活性物质的提取、功能基因的筛选、群落结构的研究等提供了实验依据和信息资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广西西江干流9个卷口鱼群体的形态差异研究
    王从刚 谭虹雨 张曼 高峰 武琳 汪开成 陈秀荔
       2020, 42 (3): 205-215.  
    摘要79)      PDF (4081KB)(439)    收藏
    对采自广西西江干流上游(天峨、东兰、大化、都安和合山)、中游(武宣、桂平和平南)以及下游(梧州)的333尾卷口鱼进行传统形态学测量,以主成分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系统研究卷口鱼9个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其中,主成分分析共获取4个主成分(PC1~PC4),能解释81.429%的形态差异,PC1和PC2的贡献率分别为61.830%和7.863%,主要反映鱼体背腹轴和尾部的形态变化。PC1和PC2散点图显示,各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在PC1轴上较在PC2轴上更易区分,其中桂平、平南和梧州群体已与其他群体产生明显偏离。进一步的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此三个群体的背腹轴性状(D3-6和D5-8)与多数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判别分析中,各地理群体的综合判别率高达96.36%,交互验证后为91.30%,能较好地区分各群体。聚类分析发现,武宣群体与上游5个群体形态最为相似性,先聚为一支,而后依次与形态距离较远的梧州、桂平和平南群体聚类。综上,广西西江干流9个卷口鱼群体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形态差异,本研究将为卷口鱼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福建福宁湾尖刀蛏体尺与体重性状及其相关性
    王灵平
       2020, 42 (3): 216-222.  
    摘要104)      PDF (2143KB)(431)    收藏
    通过测量福建省福宁湾1~2龄尖刀蛏(Cultellum scalprum)的重量性状(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干重、贝壳湿重和干重)、体尺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肥满度等指标,并作相关与回归分析、通径分析,以阐述尖刀蛏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表型性状生长特点、体尺性状与体重性状的相互关系等。结果表明,1~2龄尖刀蛏体重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28.09%~43.10%之间,体尺性状变异系数CV≤15%,重量性状变异系数大于体尺性状。尖刀蛏体尺与体重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性状间的回归关系均可用幂函数方程表示;该区域1~2龄尖刀蛏活体重量相对壳长、壳高和壳宽均呈现正异速生长(b>1.0,P<0.01),壳宽与壳长呈等速生长(b=1.0,P<0.01),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高分别呈负异速生长(b<1.0,P<0.01);尖刀蛏体重性状与体尺性状(壳长X1、壳高X2和壳宽X3)间的多元回归方程为:活体重量(BW)=-2.535 1+0.046 0X1+0.060 4X2+0.295 8X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尖刀蛏的体尺指标壳宽的数值变化对其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体重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最大,壳长对活体重量、壳高对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的直接影响次之;壳高通过影响壳宽进而对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体重指标的间接影响最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海上风电工程运营初期海洋环境影响——以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期(样机试验风场)项目为例
    张华 吴佳辰 何平
       2020, 42 (3): 223-233.  
    摘要73)      PDF (1551KB)(455)    收藏
    针对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期(样机试验风场)项目,在进行运营期海洋环境跟踪监测和收集建设前海洋环境质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海上风电场营运对周边海域的水质、沉积物、生态、渔业资源等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认为一期项目营运对海洋环境生态的影响处于预测范围内,部分指标和程度优于影响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联苯菊酯对菲律宾蛤仔肝胰腺细胞DNA损伤的初探
    陈宇锋 许贻斌 刘波 姜双城 郑惠东
       2020, 42 (3): 234-240.  
    摘要85)      PDF (2363KB)(420)    收藏
    为了评价联苯菊酯的遗传毒性,研究了不同浓度联苯菊酯对菲律宾蛤仔肝胰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研究分别在0.05、0.10、0.15、0.20 mg/L联苯菊酯暴露25 d后,取菲律宾蛤仔肝胰腺细胞并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进行分析,以彗尾DNA相对含量(TDNA%)、彗星尾长(TL)、Olive尾矩(OTM)和拖尾率(TR)作为DNA损伤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菲律宾蛤仔肝胰腺细胞DNA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各检测指标值均显著增加(P<0.05);随着联苯菊酯浓度的增加,各检测指标均呈规律性的增长趋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9),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评价彗星实验较好的检测指标为彗尾DNA相对含量和Olive矩,实验获得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有效地推断联苯菊酯对菲律宾蛤仔的染毒毒性浓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海参皂苷的提取条件研究
    李鑫佳 姜爱莉
       2020, 42 (3): 241-247.  
    摘要147)      PDF (3496KB)(384)    收藏
    海参皂苷极性较大,多采用醇提法进行提取,为减少海参皂苷制备过程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干扰,简化后续分离过程,本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对干海参中海参皂苷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0%、80%时海参皂苷得率较高,其中0%乙醇提取时提取液中多糖含量较少,更有利于后续分离;20℃、30℃提取时皂苷得率高,30℃提取时杂质更少;料液比为1∶15时提取得到的海参皂苷含量较高,提取时间控制在8 h内,可有效减少杂质产生且能获得较多皂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牡蛎提取物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功效研究
    刘淑集 许旻 苏永昌 廖登远 陈晓婷 乔琨 蔡水淋 潘南 陈贝 王茵 苏捷 刘智禹
       2020, 42 (3): 248-253.  
    摘要97)      PDF (2080KB)(462)    收藏
    为探讨牡蛎提取物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建立酒精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监测各剂量组小鼠体重,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的含量及观察牡蛎提取物对肝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的体重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的MDA、TG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的GSH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从而说明,牡蛎提取物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功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比较研究
    杨章武 张哲 陈思源 葛辉 陆承宽 林嘉铭 杜秀萍 郑雅友 李正良 林克冰 游伟伟
       2020, 42 (3): 254-261.  
    摘要65)      PDF (2028KB)(328)    收藏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选育技术方法,以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进行耐低温能力的比较实验。实验仔虾发育期为P11~P12,体长6.09~7.54 mm,实验水温为13.5~19.0℃,实验时间48 h。统计24、36和48 h的存活率,结合体长因素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各组仔虾幼体的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从低温实验24 h开始各组存活率出现显著差异。在实验48 h时,16个交配组合中,4组存活率最高且与A群种虾有关(与D群无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10.35%。而4组存活率最低且与A群种虾无关的组合,其中3组与D群有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0%。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分析
    杜秀萍 杨章武 张哲 吴丽云
       2020, 42 (3): 262-268.  
    摘要184)      PDF (2044KB)(374)    收藏
    2018年6—10月对4口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池水质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环境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NO3-是DIN(NH4+、NO2-和NO3-)主要的存在形式,占比达55%~85%;NH4+在0.005~0.060 mg/L低浓度范围内波动;5#池中NO2-出现累积现象,其变化趋势与NO3-高度一致。虾池中PO43-含量为0.012~0.400 mg/L,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各池中Chl-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9月份。水体中总异养菌数量为2.80×104~2.40×105 CFU/mL,弧菌数量为8.00×102~1.00×104 CFU/mL,弧菌在总异养菌中所占比例在10%以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福建省养殖棘胸蛙主要病害调查
    曾占壮 张新艳 王剑锋 余培建
       2020, 42 (3): 269-276.  
    摘要77)      PDF (2629KB)(381)    收藏
    通过设立固定调查点进行定期调查,并辅以门出诊和不定期巡回调查的方式,于2015至2017年对福建省部分棘胸蛙养殖场发生病害的种类、流行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养殖棘胸蛙的主要病害有17种,其中蝌蚪期的病害有10种,幼成蛙期的病害有7种。蝌蚪期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是六鞭毛虫病和吸管虫病,两者的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2.5%和25.2%,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3.1%和12.4%;幼成蛙期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是歪头病,其年平均发病率和年平均死亡率分别达到16.5%和8.6%。病害的发生和死亡主要集中于夏秋高温季节,而在冬春季节,病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福建省养殖棘胸蛙病害的发生情况,为养殖生产中的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虹鳟天然溪流生态养殖初探
    陈方平
       2020, 42 (3): 277-281.  
    摘要125)      PDF (2411KB)(201)    收藏
    本实验统计了应用天然溪流生态养殖技术(NFTAS)养殖虹鳟的孵化率、成活率、生长以及水温、溶氧量、氨氮含量等的变化,探究天然溪流生态养殖技术对虹鳟养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虹鳟的孵化率为89.2%,出苗率为92.1%;经12个月的饲养,其平均体重达1.36 kg/尾,平均产量达6 270 kg/667 m2,饲料系数1.07;天然溪流的水温、水体溶氧量、氨氮含量均处于正常水平(0.02~0.13 mg/L),无需增添加热、增氧等设备。实验结果可为虹鳟的溪流生态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中的应用
    吴晓雯 王铁杆 刘颖 张鹏
       2020, 42 (3): 282-288.  
    摘要78)      PDF (1019KB)(373)    收藏
    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作为我国广泛养殖的重要经济藻类,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尤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坛紫菜研究中,为坛紫菜遗传育种提供高效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其在坛紫菜遗传学多样性、种质鉴定、指纹图谱构建、种群和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坛紫菜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细胞3D培养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唐旖 蔡灵 杨明
       2020, 42 (3): 289-294.  
    摘要72)      PDF (967KB)(426)    收藏
    细胞培养技术自19世纪研究成功以来,已在遗传学、免疫学、实验医学和肿瘤学等各个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相关领域重要的核心和基础技术之一。细胞的三维(3D)培养是在传统的细胞培养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培养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细胞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和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水产动物的细胞培养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最初用于病毒的分离和纯化,对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3D细胞培养技术的特点、发展历程总结的基础上,对3D细胞培养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进行简介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于南京 俞存根 菅康康 许永久 孙蓓蓓 张佩怡 刘坤 王慧君
       2020, 42 (4): 293-301.  
    摘要109)      PDF (3608KB)(308)    收藏
    根据2017年4月于嵊泗列岛邻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渔获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生物量曲线等方法分析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该海域共鉴定出鱼类33种,其中优势种有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银鲳(Pampus argente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凤鲚(Coilia mystus)等4种;与历史数据相比,该海域春季鱼类种类数锐减,优势种更替显著。根据适温性可分为暖温性和暖水性2类,分别为17和16种。各站位鱼类物种数在9~20种之间,整体呈嵊泗列岛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的趋势。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均匀度指数(J')值较低,可能是舟山水域的污染导致多样性指数偏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大。ABC曲线结果表明,舟山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综上所述,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资源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鱼类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