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文章

    渔业研究2017 Vol.3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鲤鱼肝原代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蒋丽辉 李意捷 傅志伟 崔倩 杨明
       2017, 39 (1): 1-7.  
    摘要166)      PDF (3268KB)(710)    收藏
    本研究在酶消化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的肝组织分离和培养条件,获得鲤鱼肝原代细胞培养的最佳培养方法和条件。首先,结合细胞数量和台盼蓝染色所得的细胞存活率,比较了胰蛋白酶消化鲤鱼肝组织的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肝组织用0.25%(m/V)胰蛋白酶在25℃消化40 min时细胞分离效果最好。其次,经酶消化得到的肝原代细胞粗制液,设置4种不同的细胞纯化和培养条件:1)将细胞直接重悬于含10%胚牛血清(FBS)的L-15/DMEM培养基中培养;2)以10%鲤鱼血清取代培养基中的胚牛血清重悬细胞并培养;3)将细胞经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重悬于含10%胚牛血清的L-15/DMEM培养基中培养;4)细胞经Percoll纯化后,重悬于含10%鲤鱼血清的L-15/DMEM培养基中培养。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进而通过HE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经Percoll纯化后肝细胞纯度显著提高;采用MTS/PMS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鲤鱼血清代替胚牛血清培养细胞,肝细胞活力显著提高。本研究为建立稳定的毒理学肝原代细胞实验模型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DNA条形码技术在主要观赏鱼物种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陈信忠 郭书林 龚艳清
       2017, 39 (1): 8-14.  
    摘要144)      PDF (825KB)(728)    收藏
    通过检索BOLD SYSTEMS数据库和GenBank中锦鲤、金鱼、慈鲷、神仙鱼、七彩神仙鱼、血鹦鹉、花罗汉、龙鱼、孔雀鱼、鼠鱼、魟鱼等主要观赏鱼的DNA条形码和基因序列,应用MEGA软件计算种间遗传距离,在BOLD SYSTEMS数据库中检索相似序列,以分析DNA条形码在主要观赏鱼物种鉴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鉴别大多数种以上阶元的观赏鱼类,但对亲缘关系较近、种类繁多的多种慈鲷、孔雀鱼等观赏鱼物种难以获得准确的鉴定结果,对金龙、红龙等亚洲龙鱼的亚种以及人工繁育的不同品系的锦鲤、金鱼、神仙鱼、七彩神仙鱼、血鹦鹉、花罗汉等鱼类,无法通过COI基因条形码进行鉴别,需要研究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 波纹巴非蛤斧足颜色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李庆昌 刘坦 陈小明 蔡明夷 曾志南 刘贤德
       2017, 39 (1): 15-21.  
    摘要144)      PDF (1961KB)(394)    收藏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之一,斧足是其重要的食用部位。本研究分别检测了91个波纹巴非蛤斧足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和3个颜色指标L*(明暗度)、a*(红绿值)、b*(黄蓝值),结果显示波纹巴非蛤斧足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颜色指标在不同的个体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个体斧足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范围为1.78~15.72 μg/g,颜色指标L*、a*、b*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8.21~56.31、-0.32~10.46、16.56~30.29。统计分析表明,波纹巴非蛤斧足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颜色指标L*、a*、b*之间相关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3、0.685、0.775。研究结果将为选育高含量类胡萝卜素的波纹巴非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4. 多鳞鱚幼鱼盐度适应性研究
    周银环 黄海立 杜涛 黄洋
       2017, 39 (1): 22-26.  
    摘要165)      PDF (707KB)(651)    收藏
    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探讨了盐度对全长为(23.47±0.66)mm,体重为(91.71±7.96)mg多鳞鱚(Sillago sihama)幼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多鳞鱚幼鱼适宜、最适宜存活和生长的盐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8个实验盐度水平下,多鳞鱚幼鱼在0盐度下的存活时间为34h,在盐度为2时存活率为86.7%,全长日均增长率为207.67μm.d-1,体重日均增长率2.63mg.d-1;在盐度为49时,存活率仍达到66.3%,全长日均增长率为64.68μm.d-1,体重日均增长率为1.13mg.d-1。多鳞鱚幼鱼的适宜存活盐度范围为1.4~ 45.1, 最适宜存活盐度范围为2~43 ;适宜生长盐度为1.6~40.2,最适生长盐度为2.0~7.0 。多鳞鱚作为广盐性鱼类,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性,低盐度更适于多鳞鱚幼鱼的生长。研究多鳞鱚人工育苗和养殖的生态条件,可为多鳞鱚全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5. 不同开口饵料对黑莓鲈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钟全福
       2017, 39 (1): 27-33.  
    摘要142)      PDF (782KB)(378)    收藏
    试验选用小型浮游动物、鱼浆、蛋黄和鳗鱼配合饲料等4种饵料作为黑莓鲈仔鱼的开口饵料,经20 d培育,结果显示,在不同饵料条件下,黑莓鲈仔鱼的开口摄食率、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 05)。小型浮游动物组开口摄食率最高,为94.44%,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日增全长为0.43mm,最终存活率为56.03%;鱼浆、蛋黄和鳗鱼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较低,平均日增全长分别为0.22、0.14、0.11 mm,成活率分别为15.24%、12.80%、8.05%。4种开口饵料中,小型浮游动物是黑莓鲈仔鱼的适宜开口饵料。Logistic生长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开口饵料黑莓鲈仔鱼的生长曲线(R2≥0.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盐度、密度和底质对双线紫蛤幼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陈志
       2017, 39 (1): 34-39.  
    摘要144)      PDF (882KB)(392)    收藏
    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了双线紫蛤(Sanguinolaria diphos)幼贝的存活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设置了7个盐度梯度(10~40)、5个密度梯度(500~10000 ind/m2)和5种底质类型(全细砂、90%细砂+10%细泥、80%细砂+20%细泥、70%细砂+30%细泥、全粗砂),研究了不同盐度、密度、底质对其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20、25和30组存活率、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密度条件下幼贝存活率、生长率差异显著(P <0.05);不同底质类型对幼贝生长影响差异明显。双线紫蛤幼贝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20~25;最适养殖密度范围为500~1000 ind/m2,最佳养殖底质为细砂底质。研究结果为双线紫蛤池塘人工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7. 冷泉水养殖条件下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饲养试验
    林旋 何亮华 王寿昆 吴丞哲 张星辉
       2017, 39 (1): 40-46.  
    摘要159)      PDF (886KB)(492)    收藏
    在冷泉水养殖条件下进行史氏鲟和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鱼种的饲养试验,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51±0.57)g 和 (2.16±0.33)g;平均全长分别为(6.55±0.69)cm 和(6.11±0.33)cm;试验期水温为18~22℃。经70d人工培育,投喂含48%粗蛋白的人工配合饲料,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2.25±5.53)g和(26.19±6.16)g,平均全长分别达到(13.87±0.61)cm和(14.17±0.77)cm。杂交鲟鱼种平均体重和平均全长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史氏鲟。以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算得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67d和71d,全长生长拐点日龄分别为30d与33d;全长生长拐点的出现先于体重拐点;杂交鲟鱼种体重和全长生长拐点比史氏鲟鱼种分别推迟4d和3d,杂交鲟鱼种全长生长增速持续时间大于史氏鲟鱼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诏安湾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戴红 董炜峰 陈瑶 戴桂香 杨毕铖 周时强
       2017, 39 (1): 47-53.  
    摘要118)      PDF (3554KB)(412)    收藏
    根据2015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诏安湾及毗邻海域开展的30个站位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富,夏、秋季共采获165种,其中多毛类(80种)、软体动物(32种)、甲壳动物(26种)是海区种类组成的优势类群。夏、秋季优势种均为多毛类,共有种有奇异稚齿虫、角海蛹、梳鳃虫、寡鳃齿吻沙蚕和似蛰虫。夏、秋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8.22g/m2和8.18g/m2,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20个/m2和73个/m2。生物量组成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为主,栖息密度组成以多毛类为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总体分布均呈现由近岸往外逐渐减少趋势。秋季的多样性指数略高于夏季,但都处于中等水平。 3个不同区块比较,湾外的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都要比湾内和湾口高。与历史资料对比,本次调查平均总生物量和平均总栖息密度均有明显下降;生物量组成、栖息密度组成以及优势种都有明显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九龙江口秋季游泳生物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叶孙忠 马超 刘勇 蔡建堤 郭书悦 徐春燕 罗冬莲 叶泉土
       2017, 39 (1): 54-62.  
    摘要133)      PDF (2103KB)(373)    收藏
    根据2015年秋季对九龙江口开展的桁杆虾拖网船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群聚多样性和多样性水平等。 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调查海域渔获游泳生物共61种,其中鱼类种类最多,有42种;蟹类次之,有8种;虾类、口足类和头足类分别有6种、3种和2种;渔获数量平均密度指数为518ind/h,渔获重量平均密度指数为10.29kg/h。主要渔获优势种类凤鲚(Coilia mystu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等。游泳生物种类丰富度指数D分布范围为3.112~4.682,平均为3.921;种类多样性指数H'分布范围为1.814~2.674,平均为2.390;种类均匀度指数J'分布范围为0.606~0.921,平均为0.789,多样性指数处于中度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黄央央 李少伟 蓝虹 曹宇峰 苏荣 林晶晶 刘子晗
       2017, 39 (1): 63-71.  
    摘要115)      PDF (3481KB)(355)    收藏
    本文分析了2005—2015年其中4年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共6种重金属含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历次调查重金属含量均较低,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Cd、Cu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余4种重金属指标空间分布差异不大,在表层沉积物中,As、Pb、Zn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而Cu、Hg、Cd较低。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As>Pb>Hg>Cd>Cu>Zn,其中As、Pb和Hg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1. 鱼鳞胶原蛋白酶法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
    杨叶辉
       2017, 39 (1): 72-78.  
    摘要141)      PDF (757KB)(669)    收藏
    为保证鱼鳞胶原蛋白产品的质量安全,文章阐述了酶法生产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流程,并制定了原料内控标准、关键工序生产控制标准和产品的企业标准,建立了鱼鳞胶原蛋白产品从原料验收到成品包装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践表明,该质量体系实施的结果即鱼鳞胶原蛋白成品的指标均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2. 大型海藻多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路海霞 吴靖娜 刘智禹 王学良 乔琨 陈贝 苏永昌
       2017, 39 (1): 79-84.  
    摘要143)      PDF (832KB)(631)    收藏
    海藻多糖是大型海藻重要的组成成分,其生物活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海藻多糖的水提、醇提、酸碱提、酶提、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等6种方法,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详述了海藻多糖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介绍了海藻多糖在生物医药、食品以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海藻多糖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海藻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3. 凡纳滨对虾越冬亲虾黑鳃病病症的初步研究
    杨求华 杨章武 曹英昆 林琪 陆振 何丽斌 周宸
       2017, 39 (2): 85-89.  
    摘要155)      PDF (4623KB)(727)    收藏
    为确定越冬凡纳滨对坏亲坏黑總病症病因,对患病亲坏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越冬后患病亲虾鳃部观察到大量线虫。虫体特征显微结构显示,雌、雄性线虫的平均体长分别为 (983.6 ±16.69)m 和 (956.9±12.14)m ,虫体表皮不均质,具有2 纵列侧分化、4根头刚毛、3个口腔实齿、5个杯形肛前附器,化感器横向扁椭圆形,食道不形成食道球; 经鉴定,确定该线虫隶属于色矛科(Chromadoridae)、色矛属(Chromadorella)。 组织病理观 察結果表明,线虫感染后亲虾鳃组织坏死、溶解,黑色素沉积,游泳足基部出现黑化层。本文报道了一种由色矛线虫引起的越冬亲虾黑鳃病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重金属Cu2 + 、Cd2 +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效应
    陈振国 班庭辉 周鸿凯
       2017, 39 (2): 90-96.  
    摘要143)      PDF (5010KB)(711)    收藏
    为探讨重金属离子Cu2+、Cd2+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设置了6个浓度梯 度和3 个处理时间,观察记录方格星虫死亡情况及组织形态图检。结果表明:1 ) 在具有一定Cu2+和Cd2+浓度处理中的光裸方格星虫均呈现中毒現象,光裸方格星虫的死亡率随着重 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与时间效应。2 ) Cu2 +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毒性大于Cd2+,Cu2 +对光裸星虫的48 h LC50和72 h LC50值分别为10.60 mg/L 和4. 36 m g/L,Cd2+的 48 h LC50和72 h LC50分别为11. 95 mg/L和5. 76 m g/L。3 ) 光裸方格星虫的食道及胃肠道是重金属离子的主要侵害部位,也是较先受到毒性作用的部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湾外海域不同结构鲍匍匐基初步对比试验
    蔡文鸿
       2017, 39 (2): 97-105.  
    摘要146)      PDF (4983KB)(606)    收藏
    2016年3月6日一5月3日,在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浮头湾外海域进行三种不同结构 鲍匍匐基养殖对比试验。三种鲍匍匐基分别为扣箱式(有效匍匐面积1.072 8 m2)、双层斜 板 式 (有效匍匐面积1.993 5 m2 ) 和传 统 养 殖 盆 (有效匍匐面积0.413 3 m2 ) ,试验对象为 皱纹盘鲍杂交鲍( Haliotis discus hanai )。试验结果如下:1 ) 扣箱式鲍壳长日增长为0.131 mm,日增重为0.129 g,存活率为98.44% ,饲料转化率为3.38% ; 2 ) 双层斜板式鲍壳长 日增长为0.098 mm,日增重为0.096 g,存活率为99.38% ,饲料转化率为4.29% ; 3 ) 传 统养殖盆式鲍壳长日增长为0.115 mm,日增重为0.103 g,存活率为98.00% ,饲料转化率 为 5. 37% 。试验设施未受到湾外海况影响破坏。结果表明扣箱式鲍匍匐基整体性能较好, 基于该匍匐基的鲍养殖网箱在经济型吊杆辅助作业下具有养殖效率高、抗风浪流性好、劳动 强度低、所需劳动力少等优点,适合应用于湾外养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几种大黄鱼饲料应用效果比较
    全汉锋
       2017, 39 (2): 106-113.  
    摘要213)      PDF (928KB)(694)    收藏
    在福建宁德三都澳大黄鱼主养区,开展全程分别投喂市场反馈好、销量较大的某3 种 品牌大黄鱼配合饲料及(鲜杂鱼糜+A)饲养大黄鱼的对比试验。经过2年多来的应用试验,結果表明:配合饲料的诱食效果优于鲜杂鱼糜;大黄鱼养成投喂粗蛋白含量≥46.0% 的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与投喂(鲜杂鱼糜料+A)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黄鱼成活率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46.0 % 的优质配合饲料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鲜杂鱼糜+优质配合飼料),可在大黄鱼养殖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天津大港滨海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
    张萍 缴建华 李彤 白明 马丹 张玲 李艳霞
       2017, 39 (2): 114-119.  
    摘要127)      PDF (2305KB)(529)    收藏
    本研究于2015年春季对天津大港滨海湿地海洋特別保护区11个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結果表明,调查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7门32种,其中节肢动物门10种,软体动物门9 种,棘皮动物门5 种,其它动物8 种。各站位密 度波动范围为20~19610 ind/m2,平均为1 872.27 ind/m2,生物量范围为17.75 ~11 213.50 g/m2,平均为1 241.69 g/m2 ; 凸壳肌給(Musculus senhousei)为该保护区绝对优势种;调查区域Shannon-W 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369,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0.546,Pielou均勾度指数平均为0.614,群落结构特征反映出天津大港滨海湿地海洋特別保护区的水质环境较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子牙河杨柳青西合闸段春季浮游植物调查及水化分析研究
    王婧娜 孙成渤 李建国 赵冬艳 刘颖 张萍
       2017, 39 (2): 120-126.  
    摘要154)      PDF (786KB)(543)    收藏
    2015年5月22 日至6月19日对子牙河杨柳青西合闸段2个采样点进行了4次采样,对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组成、密度、生物量进行调查,对其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并与测定的水化理化参数相结合,分析了各采样点不同时间内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在子牙河杨柳青西合闸段两个采样点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7种;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在(25.018~322.495)×106 cell/L之间,生物量在10.36~4 546.95 mg/L之间;研究区域的水质营养等级情况为超富营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汀江似鮈(Pseudogobio vaillanti)生态环境和繁殖特性的调查
    黄永春 谢湘筠 涂晨淩 陈辉辉 于慧娟 陈万昌
       2017, 39 (2): 127-131.  
    摘要211)      PDF (619KB)(606)    收藏
    2014—2015年对宣成到官庄境内似鉤生活的汀江河段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結果表 明该江段水温、溶解氧和pH分別在17.2~28.5℃、7.03~8.63 mg/L 和 6.75~6.83之间变化;似鉤喜欢栖息多砾石或沙石的环境,一般隐蔽在石缝里。汀江似鉤每年4—7月为繁殖期,产卵盛期为5—6月;性成熟年龄为1~2龄,体重在8.1~56.3 g之间;雌鱼怀卵量为213~550 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0~120粒/g?体重,成熟系数为1.07%~8.37%,雄鱼成熟系数为0.41%~4.85%; 产沉性卵,深黄色,卵径为 (0.762±0.015) mm。产卵场水深约1.5~2.5m,溶解氧为7.85~8.41 mg/L,水温为18.6~26.7℃,pH在6.8~7.2之间,底质以沙砾为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海水中挥发酚的方法研究
    姜双城 陈宇锋 陈财珍 郑惠东 吴立峰 钱小明 席英玉 杨妙峰 郑盛华 颜聪毅 林永青 林娇 罗冬莲
       2017, 39 (2): 132-138.  
    摘要150)      PDF (885KB)(534)    收藏
    为优化海水中挥发酚的检测工作,也为今后本方法的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检测 机构的科技人员测定海水中挥发酚的工作提供参考,研究采用SKALARSan++ 型连续流动 分析仪在线测定海水中的挥发酚。实验结果表明:在0~0.100 mg/L 线性区间内,该方法具 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其最低检出限为0.002 m/L; 采用该方法和经典方法同时测定4个样品,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2.21%~4.65%,均小于5%,表明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该方法快捷、简便和绿色环保,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和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氢氧化镁对水产养殖水质、底质改良的研究与应用
    黄永强 游小艇 杨铭
       2017, 39 (2): 139-146.  
    摘要348)      PDF (1103KB)(562)    收藏
    近年,沿海各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由于内湾海区海水循环交换能力较弱,黑臭底 泥的长期堆积,导致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进ー步恶化,然而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封闭式或半封 闭式水域环境中。对此,氢氧化镁作为水质、底质改良剂被应用于水环境的治理。本文概述了氢氧化镁的作用机理,包括氢氧化镁与悬浮颗粒物的静电、对氮磷的降解及对硫化氢的降解等作用;同时介绍了氢氧化镁在海水养殖场、淡水湖泊和水库、水华防控、赤潮防控及废水处理 中的研究与应用;展望了氢氧化镁和纳米级氢氧化镁在水体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胶原蛋白的化学改性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赵景华 吴兆明 丁宇宁 刘文文 颜泽 柯冰冰 沈萍 胡建恩
       2017, 39 (2): 147-156.  
    摘要199)      PDF (1347KB)(1198)    收藏
    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质,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戊二醛、β-环糊精聚轮烷单醛、丙二酸等交联剂对胶原蛋白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胶原蛋白改性材料在止血、药物运输载体、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3. 天然多糖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汤陈鹏 吕峰
       2017, 39 (2): 157-164.  
    摘要249)      PDF (1120KB)(939)    收藏
    多糖是指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一类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不同种类的多糖有着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这与多糖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改善多糖的诸多性能,人们常对天然多糖进行分子修饰或改性。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天然多糖常见的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抗原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体液免疫的影响研究
    郭睿 杨小强 江小斌 王洪城 陈秀霞 方冬兰 龚晖
       2017, 39 (3): 165-171.  
    摘要129)      PDF (849KB)(519)    收藏
    以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为抗原、Montanide ISA 763 A为佐剂开展金鱼免疫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评估金鱼体液免疫应答情况,以期为其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试验在水温15~18℃时进行,(20±3)g体重的健康鱼150 尾,随机均分为三组,第一组使用(KLH+Montanide ISA 763 A)免疫,第二组仅使用KLH免疫,第三组注射等量的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为对照,历经三次免疫并对4次采样的血清样本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均检测到较高的抗KLH抗体水平,在第二次、第三次免疫后,添加ISA佐剂的第一组抗体仍维持较高水平,而在仅用KLH免疫的第二组抗体水平下降,并降低到对照组水平,表明使用(KLH+Montanide ISA 763 A)免疫金鱼可以获得更加持久和稳定的免疫效果,而仅注射KLH的免疫效果较为短暂。研究还说明金鱼在低温情况下,可以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辐射荚蛏(Siliqua radiata)生物学的研究
    刘德经 谢开恩 李正华 邹文钟 陈卫国 肖思祺
       2017, 39 (3): 172-180.  
    摘要159)      PDF (2203KB)(576)    收藏
    本文报道了2013—2016年产于长乐沿海的辐射荚蛏(Siliqua radiata)生物学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形态特征(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生态分布、群体组成、栖息环境、干露耐受力、食性、繁殖、生长等。结果表明,辐射荚蛏壳高与壳长直线回归关系H=0.3606L-0.0153;群体组成壳长分布频率(f/n)为0.44,最适水温为21~28℃,最适盐度为19.65~29.36,最适pH为8.0~8.4,水中溶氧量低于0.5 mg/L会引起死亡;栖息底质以粒级直径0.10~0.25 mm的细砂为主;耐干露能力差,气温33~35℃,干露24 h逐以死亡;胃含物以硅藻为主,亦有少量细砂;雌、雄异体,生物学最小型为壳长42.60 mm,壳高15.50 mm;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2.3~16.2)×104粒,繁殖期在每年6—7月,个体产卵量为(6~10)×104粒,为沉性卵,卵径64 μm;水温(27.35±0.85)℃,用球等鞭金藻(Ischrysis galbuna)、扁藻(Platymonas spp.)为饵料,直线铰合幼虫经10~13 d培养,发育成壳长250~280 μm的稚贝,1龄贝平均壳长50.10 mm,2龄贝平均壳长79.20 mm,3龄贝平均壳长101.50 m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卵形鲳鯵刺激隐核虫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陈福艳 梁万文 陈明 黄婷 李莉萍 雷爱莹 王瑞 杨学明 罗洪林 欧阳贤华
       2017, 39 (3): 181-187.  
    摘要130)      PDF (17050KB)(396)    收藏
    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卵形鲳鲹患刺激隐核虫病组织病理变化。组织切片结果可见感染鱼的鳃和体表受到直接机械损伤;由于鱼体缺氧状态下,还可能存在刺激隐核虫分泌毒素、鱼体表受损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继发感染等原因造成肝、脾和肾脏不同程度的间接性损伤。表现为鳃部机能严重受阻,肝脏脂肪肝变性严重,肝索紊乱、血窦缩小或消失;脾脏组织结构不清晰,有充血、出血和坏死等症状;肾脏结构不清晰,肾小管及肾小体缩小,肾小管细胞融合(粘连),组织间隙松散扩大,局部细胞坏死,存在脂肪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芬 王亚如 朱志煌 林琪 杜虹
       2017, 39 (3): 188-194.  
    摘要146)      PDF (1077KB)(563)    收藏
    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 4.88±0.90)g,体长为(4.85±0.32)cm的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为养殖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4‰、6‰、8‰的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 6尾鱼,饱食投喂2次/d(投喂时间为08:30和14:30),试验周期 20 d。结果表明:添加虾青素组的红小丑鱼胃肠消化酶活性均高于未添加虾青素组,当虾青素添加量为4‰时,红小丑鱼前肠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以及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6‰时,其胃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添加量为8‰时,其胃和后肠的蛋白酶以及后肠脂肪酶的活性达到最高(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4‰~8‰的虾青素能够较有效地提高红小丑鱼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使用生态基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戴杨鑫 王宇希 戴瑜来 马恒甲 冯晓宇
       2017, 39 (3): 195-201.  
    摘要89)      PDF (958KB)(543)    收藏
    以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杂交产生的杂交太阳鱼F1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态基的使用量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的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实验共设置0.049、0.098、0.197、0.295和0.393 m2/m3五种不同生态基使用量梯度,以不使用生态基的养殖桶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共使用18个养殖桶。实验期间使用纳米圆盘底增氧方式增氧,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持续对水体溶氧(DO)、pH和温度(Wt)进行监测,每5天测定水体总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杂交太阳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使用生态基能有效促进杂交太阳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同时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平均总氨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24.15%。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杂交太阳鱼养殖中生态基的适宜使用量低限为0.244 m2/m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闽江流域表层沉积物硫化物及重金属生物毒性研究
    蒋奕雄
       2017, 39 (3): 202-208.  
    摘要136)      PDF (812KB)(600)    收藏
    根据2012—2013年福建省闽江流域富屯溪、建溪和沙溪等支流以及干流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调查数据,对硫化物(AVS)、有机碳及重金属(SEM)等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站位硫化物两年平均含量在0.4610 ~ 1.8140 μmol?g-1之间,有机碳平均含量在0.76 % ~ 1.51 %之间,尤溪S5站位硫化物明显高于其他站位,与此对应有机碳含量也较高,这与沿岸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闽江干流S7站位硫化物含量最低,主要受水动力特征影响。各站位沉积物重金属(Cu,Pb,Cd,Hg和As)含量基本呈现Cu>Pb>As>Hg>Cd的趋势,其中Cu和Pb是主要污染重金属。SEM平均含量在0.47 ~ 3.58 μmol?g-1之间,金溪S2、古田溪S6站位SEM/AVS(摩尔比值)小于1,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小;其他站位SEM/AVS大于1,生物有效性高,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与水体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对底栖生物产生毒性效应的阈值比较,单个重金属中Pb和Cd可能产生的生物有效性高于Cu,具有对底栖生物产生毒性效应的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研究与评价
    杨俊丽 李希磊 吴雪 崔龙波
       2017, 39 (3): 209-216.  
    摘要130)      PDF (1189KB)(544)    收藏
    根据2016年4—11月对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环境的监测,分析了四十里湾海域海水基本理化指标及月变化趋势,并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A)、营养状态指数法(E)、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NQI)以及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其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海水温度、pH和盐度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0.06~20.00℃、7.85~8.25和29.61~30.31,均适合扇贝养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硫化物均符合海水水质一、二类标准,活性磷(DIP)在10月个别养殖区超出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总无机氮(DIN)在4月和10月个别养殖区同样超出海水水质二类标准;5—7月环境质量良好,其它月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总体而言,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符合扇贝养殖I类区或II类区的要求,但应注意对养殖区的保护,特别是控制陆源污染物的输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1. 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分布与评价
    董炜峰 戴红 张瑜 杨毕铖 戴桂香
       2017, 39 (3): 217-221.  
    摘要81)      PDF (2474KB)(492)    收藏
    通过2016年8月份开展的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调查,分析了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的含量水平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范围为(6.6~1762.5)×10-6之间,平均值为350.5×10-6;石油类含量呈现明显的分布特点:五缘湾海域至五通湾口区域的石油类含量最高,其次为九龙江口中部海域、鼓浪屿东南侧至招银港区、厦门东部水道小部分区域和五通湾口北侧海域,其余海域的沉积物质量较好,这与厦门近年来航运发展、西海域整治和五缘湾海域周边的开发建设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2. 海草对营养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附生藻类的竞争机制
    黄驰 张景平 江志坚 黄小平
       2017, 39 (3): 222-228.  
    摘要179)      PDF (675KB)(580)    收藏
    海草床是近岸海域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但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已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营养盐与海草生长的供求关系,海草叶片和根部对营养盐的摄取过程,海草与附生藻类的营养盐竞争及其影响等三个方面,综述了海草对营养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附生藻类的竞争机制。最后提出如下重点研究方向:1)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海草叶与根对营养盐摄取的贡献;2)附生藻类对海草生长的影响机制,3)海草营养吸收与竞争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海洋棘皮动物脂质的研究进展
    徐清云 潘南 吴靖娜 苏永昌 许旻 刘智禹 陈丽娇
       2017, 39 (3): 229-237.  
    摘要130)      PDF (1083KB)(583)    收藏
    棘皮动物因其油脂中含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活性物质,而成为开发保健食品和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之一。目前海洋油脂研究主要集中在鱼油上,而对海洋棘皮动物油脂的研究很少。脂肪酸是海洋棘皮动物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癌、抗炎等功能活性。因此,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海洋棘皮动物脂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海洋棘皮动物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进而为更好地开发新型海洋食品、药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渔用钓饵研究概述
    丁宇宁 李敏 张亚飞 尤海琳 姜燕蓉 胡建恩
       2017, 39 (3): 238-244.  
    摘要106)      PDF (4424KB)(629)    收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渔用钓饵分为真饵和拟饵。真饵是指鱼类可食性的动植物渔用钓饵,包括不经加工的天然钓饵和以谷物类的、畜牧业副产物和水产品副产物等为原料加工的渔用饵料;拟饵指非可食性材料的仿水生生物型的渔用拟饵,包括软质仿生拟饵、硬质仿生拟饵、金属拟饵。本文概述了渔用钓饵的颜色、形状、动作、声音等物理诱食因素和氨基酸、甜菜碱、核苷酸、含硫有机物等化学诱食因素,以及上述因素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诱引效果的途径,并介绍了新型渔用钓饵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凡纳滨对虾SPF仔一代苗土池健康养殖技术
    王在文
       2017, 39 (3): 245-248.  
    摘要302)      PDF (565KB)(587)    收藏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作者开展土池养殖SPF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 “一代苗”的成功经验;介绍了SPF“一代苗”养殖过程中,放苗前水处理、苗种选择、微生态制剂应用、鱼类生态混养、水质调节、病害防控等健康养殖技术措施。为土池养殖SPF“一代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莆田南日岛泥东风螺的形态、DNA条形码和同工酶初步分析
    王朋云
       2017, 39 (4): 249-263.  
    摘要361)      PDF (6600KB)(1848)    收藏
    为了解莆田南日岛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种质情况,采集泥东风螺养殖群体对其样本的壳高(H)、壳宽(B)、体重(W)数量性状进行测量、推导关系式,以线粒体16S rRNA与COI、核18S rRNA与18S-28S rRNA基因为靶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结合同源序列与同属的其他7种东风螺或蛾螺总科(Buccinoidea)相关序列比对计算,以蝾螺属(Turbo)中华蝾螺(T. chinensis)作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提取样本个体的酯酶(EST)、苹果酸酶(M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进行同工酶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日岛泥东风螺(B. lutosa)个体之间壳面斑块不规则、螺壳形态差异不明显;系统发育树显示在东风螺属内泥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B. formosae)优先聚支、亲缘关系最近;个体间EST、SOD和IDH电泳观察到酶位点表达多态性,ME、LDH和MDH检测未发现酶带数多态性,仅存在酶活性表达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7. 温度、盐度和pH对双线紫蛤幼贝生长率的联合效应
    陈志
       2017, 39 (4): 264-271.  
    摘要149)      PDF (2203KB)(643)    收藏
    为探究双线紫蛤(Sanguinolaria diphos)幼贝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温度(24℃、27℃、30℃)、盐度(20、25、30)和pH(7.3±0.03,8.3±0.03,9.3±0.03)对双线紫蛤幼贝日生长率的联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温度对幼贝生长率影响极显著(P<0.01),3种生态因子对幼贝生长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是:温度>盐度>pH;2)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实验,得出双线紫蛤幼贝最适生长环境组合是温度为26.43℃、盐度为25、pH为8.3,理论最佳日生长率为2.90%。经模型验证实验后,得到的日生长率为2.76%.实验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较接近,响应面分析法可靠。研究结果为双线紫蛤池塘大面积养殖的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黄驰 江志坚 张景平 黄小平
       2017, 39 (4): 272-282.  
    摘要107)      PDF (6417KB)(740)    收藏
    为了解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群落结构状况,于2011年春季和2012年秋季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别有31种和33种,均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均为鳞片帝纹蛤(Timoclea imbricata Sowerby)。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栖息密度分别为117.92 ind/m2和152.50 ind/m2,秋季大于春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3.93 g/m2和41.20 g/m2,春季大于秋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和1.93,秋季大于春季。上述生物群落结构参数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在排污区和填海区较低,说明污水排放和填海等人类活动已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半封闭性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生物絮团对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的影响
    李晓梅 郭体环
       2017, 39 (4): 283-286.  
    摘要152)      PDF (2628KB)(838)    收藏
    本实验以非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作为对照,研究了生物絮团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中,水质因子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生物絮团沉积量至第35天达到峰值(15.93±0.31)mL/L,而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对照组的生物絮团量一直处于极低水平(<1.5 mL/L),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氨氮含量至第35天达到峰值(1.05±0.19) mg/L,试验组氨氮含量增加缓慢,至第60天时仅为(0.37±0.0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的前15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亚硝酸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后试验组亚硝酸氮含量增速减慢并趋于稳定,而对照组则直线上升,对照组亚硝酸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不同氮磷比对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潘非斐 吴楠
       2017, 39 (4): 287-294.  
    摘要160)      PDF (2886KB)(777)    收藏
    本文在不同氮磷比(N∶P=4∶1、8∶1、16∶1、32∶1、80∶1)培养条件下,对福建沿海赤潮海域分离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进行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氮磷比均不适合米氏凯伦藻的生长,该藻在N∶P=32∶1条件下比生长率最快,为0.33 d-1。米氏凯伦藻对氮的需求高于磷,在适当的磷限制环境中能够维持更长的生长周期。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海域的低氮磷比,而是赤潮暴发过程中,米氏凯伦藻对营养盐的大量消耗,尤其是对氮的消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